耕泽文化·新书 | “日本研究第一人”唐纳德·基恩尘封三十年的书信集
创始人
2025-05-19 12:03:56
0

耕泽文化 | 03

“耕泽文化”是东方出版中心旗下新成立的图书品牌。品牌的创办灵感,深深根植于先秦时期《诗经·载芟》中的“载芟载柞,其耕泽泽”。这句古老的诗词,描绘了古人辛勤劳作、田地滋润的场景,象征着对知识田野的精心培育与文化的深度滋养。

作为一个新生的图书品牌,我们以独特的选书视角和做书情怀,耕耘于人文知识的沃土,致力于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深耕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何处为家》是“耕泽文化”图书品牌的第三本书。我们尝试在自己的标尺上,一件件做成事。不急于求成,不随波逐流,构建稳定的品牌内核,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原本对雪莉·哈扎德与唐纳德·基恩这两位作家并不了解,因翻译这本书信集,与他们的文字朝夕相处、日夜惦念。在他们带给彼此的音讯中穿梭,仿佛紧随他们的脚步,奔波于纽约、东京、卡普里和那不勒斯,这几个他们生前常年穿行、旅居的地方。在文字的切换中,我被拖拽进旧日的时光,见证他们书信往来的三十年。

译书伊始,会忍不住以世俗的眼光、情感保守的心态去打量两位作家之间的这种交流方式。信中那些重峦叠嶂的思念、真挚的祝福、深情厚谊,会不会仅是西方信件格式的标准套话?随着翻译的推进,品读一封封信件,力透纸背、纸短情长,犹如翻阅一年又一年荏苒的光阴、轻触逝水的流年。默默旁观,两人年龄增长,友谊依旧。在时光的镜子中,终于看清了他们的模样,他们无话不谈,是因为从写作生涯到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乃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高度契合。

珍惜时间的他们毫不吝惜时间与对方通信,“夜色温和,万籁俱寂,只有这支笔在沙沙划动”。纸笔之间传递出向往的生活一种。书信中,这两个性情中人或是鼓励对方的创作,或是讲述旅行的见闻,或是品评作家、书籍、音乐、展览等,呈现的或是博闻广识、相互欣赏,或是嬉笑怒骂、不无嘲讽,或是针砭时弊、表达忧虑,或是物是人非、迷茫彷徨。他们的对话跨越千山万水,碰撞出的是思想的火花,折射出的是丰盈的心灵。

《何处为家:雪莉·哈扎德和唐纳德·基恩的书信情谊》

[澳] 布里吉塔·奥卢巴斯 编

王璨 译

东方出版中心·耕泽文化

2025年5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基恩和雪莉都产生了影响,战争的伤痛是一个无法抹去的印记,甚至困扰了他们一生。书信中,战争成为他们常谈及的话题,在一封信中,基恩坦言他的痛苦发现,他曾围绕因战争出现的版画、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写过一篇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文化影响的长文。三十年后,他了解到旅顺大屠杀的残酷细节,才发现,他并没有将更接近历史的东西揭示出来。他说自己回忆起多年前曾写过这场战争,觉得有义务重新审视战争、记录描述出事实真相。基恩心中的几分懊丧跃然纸上。

作为一名已颇具声望的人物,他的这种心情变化令我动容。我理解一位学者在象牙塔里发现学术的快乐,而在知道真相后,他愿意揭掉自己曾不自觉地给战争蒙上的面纱,这让我看到了他身上的勇气与社会责任感。也正是通过书信这种个体化的写作,更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思想的转变其历经的过程何其漫长!

战争给他们带来警醒。他们以一种无根的世界主义对抗狂热的民族主义。不仅如此,他们还充满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抗拒鄙陋的物质欲望,反对“粗暴、模糊但有组织的炫富”。比如,对于破坏古城的房地产开发行为,雪莉一针见血,直指“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没有官员道德,‘城市发展’的一切最疯狂的幻想都可以实现”。认为房地产残酷的开发终将给子孙后代套上沉重的枷锁。这封信,写于1988年。历史鉴照未来,多年前,他们的真知灼见,现在看来一语中的。在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中,我们未尝没有类似的惶惑,在世界变与不变的张力中,感受到挥之不去的乡愁。

不是所有的书信都能收获这样的坦诚,也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收获这样的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这是两名通信作家之幸,而触及言说的魔力,感受文字的力量,这也是译者之幸。见字如面,这“面”是两位作家各自的漫漫人生路,有孤独与彷徨,有勤奋与奔忙,是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之间美好可贵的友谊;这“面”是那几十年的时代风貌,世界大事、风云变幻、不断消逝的人和事,是超越时代、亘古不变又殊路同归的命运与人生;这“面”也是阅读中激荡出的思想和情感共鸣,在聆听两人对话时,感受悲欢离合,终究照见的是自己的心灵。

在翻译过程中,我力求信件译文简洁,注意用词的美感,以传达两位作家精湛的写作水平。考虑到基恩比雪莉年长近十岁,在信中,使用“你”“您”称呼彼此,既符合人物的实际情况,也便于区分语气,体现人物性格不一。书信集按照时间跨度分为三部分,个人觉得恰到好处,仿佛生命旅程的三个阶段:青春、中年和老年,这三部分传递给我的文字节奏感各有不同,从活泼到成熟,再到最后确实有点暮年沉沉,节奏趋于缓慢。从结构上看,这未尝不是人生常态的真实写照。渐行渐远渐无书,他们从未越走越远,我也未曾料想过会“无书”,以至翻译书信集的最后一封时,并没有意识到那竟是最后一封不再有回复的信。一切戛然而止,我怅然若失。

基恩早期的翻译工作对其后来的写作与思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于译者未尝不是启发。书中涉及的文化人物、经典书籍颇多,译后,我的书架上也默默多出了许多想要仔细阅读的书。

感谢本书编辑对我的信任,让我有幸通过译书的方式,得以深入理解两位杰出人物和他们非凡有趣的灵魂。翻译结束之时,竟也感受到基恩创作完成时“深深的失落”。但我想,这本书的旅行才刚刚开启,我期待它与读者相遇,想象打开这本书,那浓浓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时,字里行间,那些关乎读书与行路、生存与变化、记忆与遗忘、欢欣与失落的一切会唤起读者同样的感触与激动。如果能从这两位作家洋洋洒洒的文字中读到海阔天空,未尝不是书籍所能带给心灵的莫大慰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古今中外,毕竟,“非凡的日子不会离我们而去”。

(本文为何处为家译后记,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蒙... 导读:蒙古臣服满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结盟开始到乾隆彻底平定西北准噶尔部结束长...
原创 刘... 刘邦是很宠爱戚夫人,但他更爱权力! 汉朝那时候,汉族女人的地位不是历史最低。一些有家世或者有本事的女...
原创 他... 在少年时代,周恩来总理曾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在我国近代,有许多有志之士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
原创 诗...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诗,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我最喜欢李白《将进...
原创 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同时也是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因此才有了唐朝“脏唐”的称呼。 说起唐朝...
原创 明... 崇祯临死前,他掌控80万大军却不肯救驾,世人还说他是忠臣?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关外清...
原创 欧... 前言: 在我看来,历史相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最应该被铭记且引以为鉴的。南斯拉夫联盟曾经惨遭欧洲...
原创 鸿... 鸿门宴中,刘邦能够成功逃脱,这几个人功不可没。如果要是论功行赏的话,给他们排下序。 首先功劳最大的当...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美女入...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 刘禹锡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
原创 1... 1970年12月,正在安徽工作的李德生匆匆忙忙赶回了中央。 就在不久前,李德生接到了来自中央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