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诞生了一项翡翠饰品的成交纪录——Hutton-Mdivani翡翠珠项链以超过2.14亿港币的价格被人收入囊中。而这位公开买家正是Cartier Collection,即卡地亚的典藏部门。为什么Cartier在将这件珍品售予赫顿家族80余年后,再次选择在拍卖场上购回?这件稀世珍藏在此之后又有怎样的命运呢?
Barbara Hutton佩戴Hutton-Mdivani 翡翠珠项链,与其第一任丈夫Alexis Mdivani王子,1933年
Hutton-Mdivani 翡翠珠项链
在拍卖会上“举牌出价”的卡地亚典藏部门诞生于1983年,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和修护Cartier早年创作的珠宝和其他作品。截至2024年,卡地亚典藏已经收集了约3500件历史珍品。如无意外,他们将持续出现在世界各地展示珠宝文化、装饰艺术、欧洲与不同文化交流的展览中,探讨珠宝艺术美学的同时,也对公众进行有关卡地亚“风格语汇”和“传承精神”的信息传递。
事实上,拥有“典藏部门”的珠宝品牌不止卡地亚一家。梵克雅宝的Van Cleef & Arpels Heritage Collection,宝格丽的Bvlgari's Heritage and Philanthropy Department等,都和卡地亚典藏部门功能类似:保护品牌的历史文化。这些主流珠宝品牌大多诞生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历经战争和时代变革,部分品牌甚至几度易主,品牌故事本身的传承与史料整理均面临极大挑战。而作为发展佐证的早期珠宝作品大多也几经辗转,难寻踪迹。于是,这些珠宝品牌也只能在研究现存档案的基础上。
Ludo Hexagone bracelet, 1937
Drawing featuring a Ludo hexagone bracelet with Mystery Set rubies, circa 1936
卡地亚典藏就会收到来自全球顶级博物馆的邀请,在不同的策展视角下,多次协助举办大型专题展览。Hutton-Mdivani翡翠珠项链就在被卡地亚典藏购入后的第二年来到中国成都,成为四川博物院“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的主要展品。这件历史珠宝所呈现的美学对话和女性故事使其在2019年、2023年和2024年多次回到中国,在不同的展览叙事中的扮演不同的角色。
无独有偶,在2021年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由Louis Comfort Tiffany创作于1903年前后的一件新艺术风格美杜莎项链被Tiffany公司以365万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而当时其预计成交价仅为10万至20万美元。这件美杜莎项链也出现在去年4月,Tiffany在东京Node艺廊举办的“Tiffany Wonder”特展之中。
Louis Comfort Tiffany黄金镶蛋白石及翠榴石“美杜莎”项链
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古董珠宝收藏家之一的有川一三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本的世界中,珠宝很容易成为财富的一部分,因为宝石具有市场价值。但珠宝所关乎的是宇宙的美,它赋予了珠宝一种必须向公众揭示的精神层面。”
因此,这些“品牌传奇”式的展览吸引着更广泛的观众,除了珠宝从业者和爱好者之外,更多前来一探究竟的,正是这些珠宝商试图去影响的新一代热爱文化和时尚的人群。
Van Cleef & Arpels曾邀请米兰理工大学珠宝设计学院负责人Alba Cappellieri担任策展人,举办名为《时间、自然、爱》的典藏珠宝回顾展。这一次,策展人在珠宝艺术之外,又结合文学家卡尔维诺的五个文学理念加以诠释,并在5年中,将这一展览从米兰带向上海、利雅得和首尔。
Van Cleef & Arpels《时间、自然、爱》典藏珠宝回顾展
在珠宝品牌回购历史作品用以积累底蕴的同时,收藏历史珠宝本身也是一项投资趋势。2024年,贝恩公司就曾指出,“珠宝品类,尤其是高级珠宝成为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热点。”而全球历史珠宝/古董珠宝的交易报告也显示,过去十年间这一市场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Cartier就将其带回市场进行展售的历史珠宝命名为“古董珍藏系列”,以区别于不再对外销售的卡地亚典藏。这些作品大多时间位于日内瓦和纽约展售,也会在每一年高级珠宝新作发布之时一同展出。据介绍,这一系列出品的每一件珠宝皆具备齐全的背景资料,并附有证书,或已严格按照品牌档案馆记录悉心修复。这种“官方认证”也吸引了格外看重“溯源”的收藏家。
此外,历史珠宝所拥有的经由岁月考验的美学也成为当下珠宝创意的灵感源泉,成为品牌重要的无形物产。
例如,Cartier近年的Imperio 高级珠宝项链,Claustra高级珠宝项链等都是典型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在当代美学视角下的演绎。装饰艺术运动大致从1919 年到1939 年,因1925 年在巴黎举办的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博览会而得名,这一时期的珠宝以几何图案、风格化的花纹和简洁的线条为特色,大量使用钻石,时至今日依然深受人们喜爱。除了Cartier,Van Cleef & Arpels和Boucheron等在当时就擅长创作这一风格珠宝的高手名家,至今依然带来新的创作,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风格语言。
品牌历史中的精彩作品也会被反复拿出来重新演绎,比如Tiffany历史上最重要的珠宝设计师让·史隆伯杰(Jean Schlumberger)的代表作“石上鸟”。 这款作品于1965年首次亮相,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一设计被赋予不同色彩的珍罕宝石,在延续其设计理念的同时注入摩登新意。在2025年,又推出了“石上鸟”系列腕表。
让·史隆伯杰(Jean Schlumberger)与其代表作“石上鸟”草稿
让·史隆伯杰高级珠宝系列“石上鸟”腕表-工艺图
珍贵的宝石被视作自然历经千万年地壳运动的馈赠,精湛的工艺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证明,再加上或传奇或平凡的持有者赋予珠宝的人文精神,使得珠宝艺术持续收到公众的关注和喜爱。
RenéBOIVIN,一个来自法国的高端珠宝品牌,是二十世纪最先锋、最精巧的珠宝品牌之一,在各大拍卖场上留下璀璨印记。
他们打开了公众认知珠宝艺术的大门,但不可否认的是,经由品牌塑造的珠宝史只是沧海一粟,更多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已然沉睡的珠宝商,比如René Boivin、
Lacloche Frères等早已无力延续自己的传奇。那些拥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珠宝也只有再逢持有他们的第三方机构或私人藏家愿意公开展示之时,才得以为世人所见。可以预见的是,“珠宝商”关于时间的战争还将持续,究其内涵,正是品牌对于“珠宝文化话语权”主导能力的争夺。
编辑:黄迪
撰文:乃粱
新媒体编辑:WAIWAI WONG
设计:ZHANG TIA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