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季开学季#
【考向阐释】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方法探究】
一、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
.辨析表达方式
热邮愿越务整和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做自配题高正熟新保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洞悉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规范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
.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十抒什么情
.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十主旨情感)
鉴赏古诗词表达方式的方法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人写作总有一个目的,都是为宣传某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而在古代诗词中主要运用的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高考查的重点。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2、诗歌描写的角度
正侧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而对能使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的周围事物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如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领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后一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滨凉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同样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如此,竹喧、莲动,既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幽静,又表现出山居生活的活泼与生机。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姜夔的《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同样是虚笔。
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邻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观察角度的变化如杜牧的《山行》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典例在线】
【-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
①《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村托国家残破。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
“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写出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在。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的早春时节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选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 绕曲岸③ ,圆影④ 覆华池⑤ 。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 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答案】
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周敦颐高尚的情操。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操守;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作者要保持正直的品德;根据“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牡丹在文中象征着功名富贵,特意点明喜爱牡丹的人众多,表现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
卢照邻的《曲池荷》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浮香绕曲岸”写荷之香气,比喻诗人的高贵品格。第“圆影覆华池”意思是:美丽的荷花却被阴影覆盖,其妙质丽容得不到彰显,难为世人所知。比喻诗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第三层,“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美丽的事物被遮盖,而是担心无情的秋风提前到来。根据注释,可知卢照邻由于身体状况极差,长期仕途失意,面对人生,常常自悲。就像一朵亭亭玉立,艳压群芳,十分圣洁的荷花,其艳质丽容一直为阴影所覆盖,得不到世人的赏识。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并且所受到的压抑,以及诗人欲向社会展露才华的忧伤。
【-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 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 上句用“浩荡”写离愁的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 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赏析。上句运用“浩荡”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写出了离愁的多,“白日斜”是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同时象征着国家日落西山的形式。“吟鞭”动作描写,“东指”即东方故里,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里作者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面对生死,文天祥做出了选择,宁愿死也要用自己的爱国之心照耀史册,这里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秋·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筹边楼①
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外见边头②。
【注】①筹边楼: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边事所建。后李调任离蜀,边疆纠纷又起,作者有感于此,作此诗。②边头:此处指边地烽火。
诗歌后两句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请概括作者对守边将领的看法。
【答案】
希望守边将切莫目光短浅,对少数民族进行肆意掠夺,而应领把眼光放远,使边境安宁,百姓安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前二句侧重叙述、描写,写出楼的高峻、壮观,点明筹边楼扼川西首府形胜之地。后二句侧重议论、感慨,意思是: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诸将莫贪羌族马”严正批评边将的短见与贪婪。“最高层外见边头”希望守边将领把眼光放远,要让边境得到安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 .倚东风,豪兴徜徉③ .小园几许④ ,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 青旗⑥ ,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答案】
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解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分的春花。“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记叙和议论(抒情) 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方式及情感分析。
上片以记叙为主。“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是借景抒情。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元曲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请你结合诗句赏析议论的表达效果。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解析】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是作者生发的议论,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阕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答案】以描写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理解。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本词上阕写景,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阕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一、二句诗。
【答案】
借景抒情。描写了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借景抒情,描写了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语的理解要与句子相结合,有时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揣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海南·校联考模拟预测】古诗词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词作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分析。纵观全词,上片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
上片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下片主要运用了叙述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本词上片作者在北固楼上发出历史兴衰如同眼前江水滚滚而逝的感慨,这是议论。本词下片则介绍了孙权年少时就能坐断东南、和曹刘对抗的功业,这是记叙。)“何处望神州?”写作者登上北固楼却望不到故土中原,实际上是写江北被敌人占领,自己不能归去,无形中表露了渴望收复失地却不能的痛苦。而下片写孙权的赫赫功绩,流露出羡慕之情,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像孙权一般奋发图强,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然而现实却因为朝廷的软弱和奸臣的阻挠而不能,借由典故隐晦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
【-秋·河南商丘·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议论。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深刻精辟的议论,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苦;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还是百姓——苦。深化主题,借古讽今,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无论朝代的兴与亡,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答案】
“暮云”写的是傍晚的云彩,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了词人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忧伤之情。“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因与友人分离而产生的孤独之感。这两个意象,形象生动,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象的理解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暮云心绪,断鸿消息”意为傍晚的云彩牵动着我无边的心绪,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鸣叫,就好似我与友人失去联系。
“暮云”本是傍晚的云霞,是景物描写,并与“心绪”相连,结合“但悲后会知何日”可知,作者用傍晚的云衬托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忧伤情绪。
“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这里喻指与友人不能相见的词人。由此可见,一景物,一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之感。
下一篇:中国汤艺:烹饪与鉴赏汤品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