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诗学》
日本著名故事学家小泽俊夫代表作
刘守华教授作序推荐
探寻人类文化遗产——
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根源
开拓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全新路径与视角
〔日〕小泽俊夫 著
刘玮莹 侯冬梅 郭崇林 译
ISBN:978-7-100-24956-0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定价:60.00元
本书目录
序章:民间故事在哪里?..............1
第一章 民间故事法则分析(一):日本民间故事...........12
一、《月亮姐姐星星妹妹》............12
二、《三个死者在地府》...............32
第二章 民间故事法则分析(二):格林童话和西伯利亚民间故事........45
一、《白雪公主》...........45
二、《兰帕斯克爷爷的孙子》.........68
第三章 民间故事样式研究的历史.......86
一、 格林兄弟与 19 世纪的民间故事研究.........86
二、 民间故事科学研究的黎明..........90
三、 沃林格与佩奇的美学及文艺理论......113
第四章 麦克斯·吕蒂的样式理论........128
一、 一维性.............129
二、 平面性.............132
三、 抽象样式..........138
四、 孤立化与普遍联结的可能性..........152
五、 纯化与含世界性............171
第五章 民间故事的音乐性...........183
第六章 民间故事法则研究——为了民间故事的未来........219
一、 民间故事的内部研究...............219
二、 重述民间故事时使用的语言.............230
后 记...........240
音频资料 / 铃木佐津的讲述(第二集) ...........241
日本民间故事索引............244
附录 置身于故事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246
译后记.........250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寻民间故事独特魅力根源的学术著作。书中系统回顾了西方民间故事形式理论的演进历程,将研究视野拓展至德国、西伯利亚、日本等全球多地的民间故事样本,借助大量详实的实例与深入的理论剖析,细致探究了民间故事的 “诗学特征”,即民间故事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叙事法则、讲述技巧及故事架构等,清晰地呈现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间故事所兼具的共通性与独特性,为跨文化比较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路径与视角。一方面充实了民间故事形式理论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民间故事作为珍贵人类文化遗产的深度认知与理解。
作译者简介
作者小泽俊夫(1930— ),原任筑波大学副校长,东北药科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客座教授,现任民间故事研究所所长、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历任日本口承文艺学会会长、国际口承文艺学会副会长。从格林童话的研究出发,开展日本民间故事研究和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译者刘玮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曾出版学术专著《日本战后左翼文学研究》,出版译著《发想法》。
侯冬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曾主持翻译《中国民间故事史》日文版,出版译著《文学如何描写“原爆”》。
郭崇林,二级教授,原任大庆师范学院副校长、中国民俗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第四章 麦克斯·吕蒂的样式理论
(节 选)
上一章中提到阿克塞尔·奥利克、罗伯特·佩奇等人在民间故事诗学,即关于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和形式的理论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而在该领域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当属二战以后出现的瑞士文艺学家麦克斯·吕蒂。
麦克斯·吕蒂于1909年出生于瑞士首都伯尔尼,毕业于伯尔尼大学,主攻英国文学、历史学和瑞士史学。1943年,吕蒂撰写了学位论文《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礼物——关于两种文学形式的本质及其根本差异的研究》,1947年,发表了《欧洲民间故事:形式与本质》。之后,1962年出版了论文集《民间故事的本质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地方》、1969年出版了论文集《民间故事的阐释——他们如今还活着》,1975年出版了最后一部著作《民间故事:美学与人物形象》,1991年逝世。麦克斯·吕蒂在民间故事文艺学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不可估量。
我从吕蒂本人那里得知,《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礼物》与《欧洲民间故事:形式与本质》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本来是计划放在一篇论文里发表的。吕蒂系统研究了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出场人物之间交换的礼物。吕蒂研究的礼物是广义上的礼物,不仅包括实物形式的礼物,还包括优秀的能力和不祥的诅咒等。吕蒂注意到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在礼物的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因而开展了集中研究。吕蒂在1943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礼物》中提出,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礼物处理方式的不同,礼物的处理方式揭示了民间故事的本质。其后,吕蒂又于1947年发表了《欧洲民间故事:形式与本质》,在礼物研究的基础之上,全面考察了民间故事的叙述形式。
麦克斯·吕蒂关于民间故事形式理论的研究经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如今,该理论已成为欧美国家民俗学专业和文学专业民间故事研究方向的必读书目,同时也在大学研讨课上被频繁提及。
在学习了吕蒂的形式理论之后,我发现该理论也完全适用于日本民间故事。这是在经过与日本民间故事讲述传承人的交谈,以及对《日本民间故事通观》进行故事主题分类等工作经历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本章中,我将结合译本《欧洲民间故事:形式与本质》(小泽译,岩崎美术社出版),对吕蒂的理论进行“日本式”的阐释。
吕蒂对欧洲各民族的民间故事进行分析之后,将民间故事的本质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即“一维性”“平面性”“抽象样式”“孤立化与普遍联结的可能性”“纯化与含世界性”。
一、一维性
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传说中,常会出现小矮人、魔女、山妖、水精灵等来自于异世界的生灵。在传说中,当异世界的生灵来到这边世界之后,这边世界的生灵即普通人会感到恐惧或者难过。而在民间故事中,普通人却一点也不会感到惊讶。
吕蒂将异世界称为“彼岸”。“彼岸”一般指的是非日常的世界、死者的世界、神灵生活的世界或者超越的世界。吕蒂一般将它们称为彼岸存在或彼岸世界。与之相应的,吕蒂将这边的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日常世界称为“此岸”。不过,这样的叫法较为少见。鉴于此,我们还是使用日常世界或日常世界的存在这样的称呼吧。
在欧洲民间故事以及日本民间故事中,当彼岸世界的存在进入此岸世界后,此岸世界的人丝毫不会感到惊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格林童话《青蛙王子》的开头处,公主因为金球掉进水池而伤心哭泣,这时,她的身边出现了一只青蛙。青蛙问公主:“公主殿下,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啊?”公主对于青蛙突然开口说话丝毫不感到惊讶,并且向青蛙哭诉道:“我的金球掉进水池了。”还有,汉塞尔和格蕾特来到糖果屋见到魔女的时候也是完全不感到惊奇,他们之间连语言都是相通的。若是在传说中,公主应该会对青蛙说话这件事情感到万分惊讶,并且还会反复告诉周围的人:“那个水池就是神奇的青蛙出现过的地方。”而在民间故事中,青蛙会说话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情。对此,麦克斯·吕蒂的解释是:
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彼岸生灵之间没有距离感。他们对彼岸生灵的出现本身并没有兴趣。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事情在于彼岸生灵是帮手还是对手。(《欧洲民间故事:形式与本质》p.10)
日本民间故事也是如此。例如,《猴女婿》(「猿婿」)中,山间的田地里出现了一只猿猴,这只猿猴对老爷爷说:“我来帮你割草吧。”老爷爷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反而向猿猴倾诉农活的辛苦。吕蒂曾指出: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即使看到或经历了无比离奇的事情,也不会出现情绪波动。他们在与长着12个头的巨龙对阵时,依旧可以冷静地行动。(p.10)
日本民间故事《不能看的房间》(「みるなのくら」)中,老爷爷在深山里发现一幢大宅院,宅院里竟然还住着一位姑娘。不过,老爷爷遇见这位姑娘时完全不觉得惊讶。不仅如此,老爷爷还告诉姑娘自己迷路了,并请求留宿一晚。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去到玻璃山,并不是因为想要了解这座神奇的山,而是为了营救被困在山上的公主。(p.11)
日本的《天仙夫人》(「天人女房」)中,妻子发现羽衣之后回到了天宫,丈夫思念心切爬上了天宫。正如吕蒂所言,丈夫并不是为了游览天宫而来,而是为了找到住在天宫的妻子,并与她再次结为夫妻。吕蒂认为:
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空闲对新奇事物感到惊讶,并且在本质上也不会对新奇事物感到惊讶。(p.11)
在吕蒂看来,传说中的彼岸生灵虽然在地理意义上靠近普通人,但普通人把他们视为完全的他者。
民间故事则完全相反。彼岸生灵和此岸生灵并不生活在一起。主人公很少会在屋里或村子里遇见彼岸生灵。他们只有去到远方时,才会遇见它们。(p.13)
也就是说,在民间故事中,虽然彼岸生灵生活在距离普通人很远的地方,但是他们和此岸生灵之间并没有次元的隔绝。关于这一点吕蒂的解释是:
在民间故事中,彼岸生灵虽然在地理距离上远离人,但是在精神体验上却靠近人。对民间故事而言,地理距离的遥远,是表现精神异界的唯一合法手段。(pp.14-15)
这一点在《天仙夫人》中也有体现。地理距离的遥远是异世界事物的唯一标签。接着,吕蒂还说道:
世界尽头只是地理上的而非精神上的遥远。任何彼岸王国无不都可以通过徒步或飞行的方式抵达。(p.15)
《天仙夫人》中的主人公种出了高耸入云的竹子,然后穿破了一千双草鞋顺着竹子抵达了天国;或者在地里埋下一千双草鞋,然后顺着从埋草鞋的地方长出来的藤蔓抵达了天国。此外,在《仙人的指教》(「仙人の教え」)这则故事中,年轻人到深山中拜访仙人为母亲寻求治病药方。道路非常险阻,却并非无法抵达。也就是说,距离的遥远只是地理上的而非精神上的。关于这一点,吕蒂的观点是:
总而言之,民间故事把精神上的差异投射到一条唯一的故事线上,通过外在的距离来表现内在的差异。(p.16)
民间故事的一维性指的就是,民间故事中的此岸生灵没有感觉到与彼岸生灵处在不同的维度上。(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