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跨越山川的音乐对话、一次美育浸润的生动实践。11月27日,成都城市音乐厅灯火璀璨,在第三届西部学校音乐周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上,当昆明市艺术学校合唱团44名学子的歌声悠然响起,舞台瞬间被注入来自云岭大地的清新气息。凭借扎实的合唱实力、对歌曲的深入感悟,这支曾在2023年首届展演中斩获中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合唱队伍,再次征服全国知名评委专家团,并以中小学组封神之作压轴登场,闪耀蓉城!

美育协同 打造西部艺术教育新高地
第三届西部学校音乐周以“音润心灵、向美而行”为主题,由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教育厅联合主办,经过初选,汇聚了189支优秀合唱团队。这场历时4天的美育盛会,不仅是艺术才华的竞技场,更是西部地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要求的具体实践。
活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创新建立“大美育、全浸润”工作理念。从中小学生到高校教师,从城市学校到乡村课堂,493支参展队伍用歌声全面呈现了美育育人成果。西部学校音乐周自创办以来,已累计推动四省(市)数万名师生参与美育实践,成为西部区域美育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品牌。

云南省参加第三届西部学校音乐周现场展演活动的学校有:昆明市官渡区东华二小、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兴仁方国瑜小学、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昆明市艺术学校、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高中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普洱学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等10 所学校。
匠心传承 民族音乐与现代美育新融合
昆明市艺术学校合唱团本次参赛作品《打秧鼓》和《赶摆路上》,堪称民族艺术与现代美育融合的典范。《赶摆路上》满溢傣族风情,生动勾勒出傣家姐妹们赶摆途中欢歌笑语的热闹图景;《打秧鼓》则聚焦彝族劳动人民在开秧节的独特场景,以震耳秧鼓与嘹亮歌谣,展现彝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秧苗茁壮的质朴期盼。

这些作品的成功,源于学校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艺术创新。2024年,合唱团凭借《赶摆路上》斩获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类一等奖;而《打秧鼓》则在2025年昆明市第三十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荣膺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并参与云南省“石榴花开彩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活动进校园演出。

出征蓉城之前,学校特别邀请《打秧鼓》作曲家万里亲临指导。万里老师对同学们的演唱给予高度肯定:“团员们精准把握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内核,展现出扎实的演唱功底和良好的艺术领悟力。”这种与艺术家的零距离交流,正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生动体现。
以美育人 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此次成都之行,对昆明市艺术学校的师生而言,既是一次艺术风采的展示,更是一场生动的集体成长。展演期间,成都气温陡降,部分同学出现水土不服症状,演出服装也较为单薄。面对困难,带队老师们白天组织排练,深夜坚守医院陪伴生病同学;同学们相互鼓励,默契配合,在严寒与挑战中凝聚合力。正是在这种团结协作、不畏挑战的精神支撑下,他们最终在城市音乐厅的璀璨舞台上完美绽放。


昆明市艺术学校合唱团老师们深有感触。她们说,合唱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 同心协力则无事不成 ” 的深刻内涵,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集体创作和演出过程,培育学生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品格。
面向未来 美育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从昆明到成都,从云贵高原到巴蜀大地,歌声跨越地理界限,唱响了美育育人的时代强音。昆明市艺术学校校长李琪表示,学校 将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昆明信息港记者冯冕芸 通讯员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