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放学后飞奔回家,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期待?那些熟悉的片头曲一响起,整个人都会雀跃起来。成年的我们,在繁忙的生活压力下,是否还能找回当年那份纯粹的快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葫芦兄弟》《哪吒闹海》《黑猫警长》,如今都去哪儿了?它们其实从未离开,只是被岁月悄悄藏在了记忆的角落里。


这次,在我们的病房里,一群成年人重新变成了“孩子”。当画笔落在纸上,时光仿佛倒流。
“我画的是樱木花道,画着画着,我想起了和表哥挤在一张沙发上看电视的夏天。”——参与者小陈(化名),28岁。
“我选择了《神奇宝贝》的皮卡丘,这是我童年勇敢的象征。”——参与者李先生(化名),35岁。

经过治疗,我们发现,童年动画形象是我们潜意识中最单纯、最积极的原型。通过描绘这些形象,我们能够:重新连接童年的积极资源,动画角色所代表的勇气、友谊、正义,正是我们面对成人世界压力时最需要的内在力量;在创作中获得正念体验,专注于线条和色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冥想,这可以让忙碌的大脑得以暂停休息;安全地表达情感,有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色彩和形象自然流露。
在轻柔的音乐中,二十多位参与者低头作画,神情专注得如同认真写作业的小学生。有人画《灌篮高手》,想起了自己以前和好朋友们一起在夕阳下打篮球奔跑的青春,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有人画《猫和老鼠》,被自己拙劣的笔触逗笑,笑声感染了整个房间。
“我不在乎画得像不像,”一位参与者分享道。“重要的是这一个小时里,我忘记了生活的压力,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每个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每部童年动画里,都藏着我们最初的模样。当生活的压力让你感到疲惫,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用一支画笔,回到那个最简单的快乐时光。
供 稿
行为治疗科 任博
责任编辑
秦 潞
审 核
王昊 孙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