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作者: [美]莉萨·吉诺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记忆的科学与遗忘的艺术
原作名:Remember: The Science of Memory and the Art of Forgetting
译者: 汤璇
出版年:2022-10
页数:232
定价:59.00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 · · · · ·
当你无论如何都记不起上周看的那部电影里那个演员的名字,或者走进一个房间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去那里时,你有没有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如果你超过40岁,上述场景可能很难让你开心一笑。你甚至会担心这些记忆缺失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实际上,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遗忘的事例实属正常。因为我们的记忆力虽然是惊人的,但它远非完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用来记住我们听到的每一个名字,每一项计划,或者我们经历的每一天。有时候你的记忆会出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损坏或是你患了某些疾病。遗忘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被遗忘的记忆是暂时性的无法访问还是被永远抹去了,以及为什么有些记忆只存在几秒钟(比如密码),而另一些记忆却可以持续一生(比如你的婚礼当天)。你会逐渐意识到正常遗忘和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遗忘之间的明显区别。你将看到记忆是如何受到意义、情绪、睡眠、压力和环境的深刻影响的。一旦你了解了记忆的语言和功能——它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和令人无语的缺陷,它的天然弱点和潜在的超能力,你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能力。这将改变你的生活。
作者简介 · · · · · ·
莉萨·吉诺瓦 (Lisa Genova)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有《我想念我自己》《爱你的安东尼》《拥抱时间的人》《无声的音符》等。《我想念我自己》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奖。莉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贝茨学院生物心理学专业,并在哈佛大学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她致力于向全世界讲述她所写的神经系统疾病,曾作客《奥兹医生秀》、《今日》、PBS新闻一小时、CNN和NPR等节目。她的TED演讲《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被观看了500多万次。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部分 记忆从何而来
01 创造记忆
02 集中注意
03 在这一刻
04 肌肉记忆
05 大脑里的百科全书
06 发生了什么
第二部分 为什么会遗忘
07 对已发生之事的错误记忆
08 舌尖现象
09 别忘了,要记住……
10 一切终将过去
11 不如遗忘
12 自然衰老
13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部分 改善抑或损伤
14 回到最初的环境
15 心力交瘁
16 充足睡眠
17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18 记忆悖论
致谢
附录 如何应对这一切
建议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
上一篇:获奖艺术片何以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