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翻 杭宇 崔璐
今年10月以来,有这样一支队伍,它们以“理论+艺术+互动”的创新模式,深入校内9个学院及校外社区、小学,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8场,覆盖超2000人次,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通过青春视角与专业创意生动传递。它就是,成功入选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宣讲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宣讲团”深入校内外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校内精准对接:“一院一策”,让精神宣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
为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融入专业教育,宣讲团立足学校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量身定制宣讲方案,实现“一院一主题、一场一亮点”的精准传播。
在智能工程学院,主讲人周诗涵以《迈向终极能源——核能“三步走”战略》为题,通过多媒体演示与“信息传递烽火台”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协作配合中深刻体悟“大力协同”的精神内核;在环境设计学院,引导参加的学生党员开展“创意建模”实践,使用橡皮泥与设计图稿创作核工业主题作品,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动手实践中落地生根;在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创新推出“两弹一星”主题粮食画创作活动,学生以红豆、绿豆等食材为原料,拼贴出火箭、原子等标志性符号,实现专业认知与精神传承的双向赋能。
此外,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星核传递”“背靠背同心冲刺”团队挑战游戏,将协作与信任转化为直观体验;公共艺术学院引导学生以功勋科学家为灵感,开展IP形象设计与主题插画创作,用艺术语言诠释科学家精神;时尚设计学院的文化衫DIY、亚心护理学院的“盲盒急救箱”情景模拟、天工产业学院的“人造太阳”模型制作等特色活动,均将科学家事迹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让“两弹一星”精神在专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专场宣讲中,学生正在用粮食材料创作 “两弹一星”主题拼贴画


天工产业学院的同学们协作制作“人造太阳”模型,体验创造乐趣


各学院同学们创作的“两弹一星”主题作品
校外辐射延伸:艺术赋能,让精神火种在创意实践中可触可及
宣讲团秉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艺科融合”的特色优势,将“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一系列可视化、互动性强的艺术体验活动,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更广阔场景。
在江夏区鸿华希望小学,主讲人胡圆圆以“画笔寻‘核趣’,解锁生活核能量”为主题,结合生活实例将抽象的核能知识转化为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孩子们用树叶拼贴火箭、用手印画布寄托航天梦想,在创作中种下科学与爱国的种子;在藏龙社区,“碳中和与垃圾分类”科普活动通过卡通短片、互动问答,让核能知识与环保理念深入家庭,亲子家庭共同制作“低碳火箭”手工作品,在温馨互动中传递环保理念与无私奉献精神。
同时,宣讲团精心策划的酒精燃烧实验、核电安全岛模型展示等环节,贴合小朋友的认知特点,让高深的科技知识与厚重的历史内涵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实现“精神内涵具象化、理论传播艺术化”的目标。截至目前,多场宣讲累计发放资料500余份,收集反馈百余条,形成“宣讲——实践——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形式有趣、知识实用,连大人都受益匪浅!”社区家长的评价,成为对宣讲活动的高度认可。


在藏龙社区,亲子家庭协作制作的“低碳火箭”手工作品


在鸿华希望小学,孩子们兴奋地展示自己创作的树叶拼贴火箭作品
“以青春诠释历史,用创意激活传承。”“初心宣讲团”指导老师崔璐表示,团队以艺术为桥、以专业为媒,成功打造了有深度、有温度、有创意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体系。未来,宣讲团将继续深化内容创新与形式拓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青春血脉中持续奔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磅礴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