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20日电(黟宣)在徽州大地的群山褶皱里,西递村的马头墙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坚守着东方建筑的美学密码。而四十多年前,青年画家应天齐的偶然踏入,让这座古村落与一位艺术家的生命轨迹深度交织,演绎出一段跨越半世纪的文化共生传奇,为黟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艺术底蕴。
彼时的西递,还藏在皖南深山的静谧之中,青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的农耕文明记忆。应天齐被古村的建筑肌理与文化气场深深震撼,他放弃了传统的写实描摹,以一颗虔诚之心扎根村落,在黑瓦白墙间寻找艺术的本质。
他像一位执着的文化掘金者,从徽派建筑的榫卯结构中读懂"规矩"之道,从街巷交错的布局里提炼几何韵律,将徽州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艺术观念相融,独创出极具辨识度的水印技法。
《西递村系列》版画应运而生,那些凝练的黑白灰块、富有张力的线条,不仅定格了古村的物理形态,更捕捉到了徽州文化的灵魂,让西递从一个地理坐标,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艺术与土地的相遇,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应天齐的版画让西递走出了深山,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瑰宝,直接助推西递、宏村成功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黟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文化窗口。
而西递也成为应天齐艺术生涯的精神原乡,即便后来他告别古村,跨界创作舞台剧《徽州女人》,在都市中探索《徽州之梦》系列,四次登上威尼斯双年展的国际舞台,作品中始终流淌着西递的文化基因。他用艺术实践证明,真正的创作从来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刻,而是艺术家与在地文化的深度对话,是用现代视角对传统文明的重新诠释。
古稀之年,应天齐选择重返西递,完成了"青年走进、中年告别、老年重返"的人生三部曲。他慷慨设立"应天齐青年版画奖励基金",发起"相约西递·版话徽州"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将个人的艺术理想升华为文化传承的使命。
在他看来,西递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在于其承载的精神内核,而这份内核需要一代代艺术家用新的语言去解读、去传播。正如专家所言,应天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既以敬畏之心继承了徽州文化的精髓,又以勇敢的突破精神开辟了全新的艺术路径,他的实践为当代艺术家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珍贵范本。
如今的西递,早已成为黟县全域旅游的核心地标,而应天齐与古村的故事,成为这里最动人的文化注脚。这场跨越半世纪的灵魂对话,不仅书写了艺术家与古村落相互成就的传奇,更昭示着文化传承的真谛——唯有让传统与时代共振、让艺术与土地共生,才能让世遗文化永葆生机。
在应天齐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走进西递,在青石板路与马头墙间寻找创作灵感,让徽州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这既是应天齐艺术生命的延续,更是黟县以文化为魂、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