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实习生 张瀚文
通讯员 范小青 周阳 李书梦
狼毫饱蘸浓墨,笔尖在宣纸上沉稳走笔,“村文样板”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一气呵成。年过七旬的郭家忠手持印章,在作品角落依次钤下三方朱红印记,随后与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大坡村村书记王佑林并肩而立,快门按下定格下这一画面。围观的书法爱好者见状纷纷上前,递上备好的宣纸,请他挥毫题字。11月19日上午,在襄州区峪山镇金寨村金寨田园“全国书法篆刻主题作品巡展暨乡村书法潮”活动现场,墨香伴着笑语暖意融融。

郭家忠(左)与峪山镇大坡村村书记王佑林(右)合影留念

郭家忠正在介绍自己的原创诗词
而这位襄州区的退休干部,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深耕基层数十年的老党员,他用笔墨书写着跨越半世纪的初心与坚守。
童年因贫结墨缘,13岁为乡邻写春联
郭家忠的书法之路,始于一段清贫却执着的童年。“我在裕山镇大张村5组长大,小学一到五年级,全靠毛笔写字。”他回忆,当年家境贫寒买不起钢笔,毛笔成了求学路上唯一的书写工具。不论在哪里见到好字,便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揣摩,回家后反复临摹,班主任发现他的天赋后,要求他每周上交两本大字作业并悉心指导,成为他的启蒙恩师。
13岁那年,初露锋芒的郭家忠已能为乡亲们书写春联,红纸黑字间,不仅有少年人的灵气,更藏着对笔墨艺术的赤诚。“红纸黑字贴满全村,心里别提多自豪。”郭家忠笑着说,正是这份来自乡邻的认可,让他坚定了对笔墨艺术的追求。
半生耕耘践初心,扎根基层终无悔
书法之外,郭家忠的人生履历同样镌刻着“坚守”二字。高中毕业恰逢“文化大革命”,他返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凭借踏实肯干的劲头和一手好字,被大队书记选中加入宣传队,跟着工作队辗转各村开展工作。
后来,郭家忠又响应号召学习医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不分昼夜为乡亲们看病,5分钱的挂号费常常主动垫付,只为多接诊病人,同时提高自己的医术。
他扎根乡镇基层,历任多个岗位,凭借良好的群众口碑,最终在襄州区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我没有过人的背景,全是一步步干出来的。”谈及过往,郭家忠语气平淡,却难掩那份脚踏实地的笃定。
数十年基层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练字的习惯,笔墨成为繁忙工作之余的精神寄托。
退休深耕传文脉,带领书协提高影响力
退休后,郭家忠重拾笔墨初心,担任襄州区老年书法协会主席十余年。“要让老年书法爱好者有归属感,更要传承传统文化。”他带领协会深耕不辍,让襄州区老年书协成为湖北省内具有影响力的书法组织,他本人也跻身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行列。

郭家忠正在题字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耗时两年筹备的“芾然斋・墨韵 郭家忠书法展”在襄阳米公祠开幕,100幅作品涵盖红色经典、襄阳古诗词等题材,凝聚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展览结束后,他毅然将全部作品无偿捐赠给米公祠,让更多人感受笔墨里的文化魅力与爱国情怀。
无私奉献传家风,笔墨书香润人心
作为资深书法名家,郭家忠始终将公益初心融入笔墨之间。每逢春节,他都会主动参与襄州区老年书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义务为乡亲书写春联。多年来,他无偿捐赠的书法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郭家忠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他的书法作品评定润格费,每平方尺达5000元至10000元,足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但即便拥有专业的认可,他始终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从未因作品的市场价值而改变公益初心。面对极目新闻记者的提问——为何坚持无偿捐赠、义务挥毫?他淡淡一笑,双眼泛红地真诚回应:“字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传递正能量,比什么都重要。党培养了我一辈子,如今能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本就是应该的。”
73岁时,郭家忠从襄州区老年书法家协会辞去职务。如今“二次退休”的他,仍每日伏案创作,遇触动心灵的事便写成小诗,并制作成个人作品集《芾然摘·墨韵》。“我的书名灵感源自米芾与孟浩然。我喜欢书法,又爱写点小诗,虽然写得不算好,但这是我心中的追求,便起了这个书名。”受其熏陶,家人均喜爱书法,每逢节假日家庭聚会时,便会围坐在案台前探讨笔法、交流心得,笔墨书香成为家风的重要底色。
阳光洒在桌面,郭家忠正低头研磨,神情专注,准备为下一位书法爱好者题字。从基层干部到书法名家,从少年意气到古稀之年,他用笔墨书写初心,用行动诠释奉献,成为襄阳大地上一道兼具文化温度与党性光辉的风景线。
(张瀚文 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