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珠海大剧院内台词余音未散,本土原创话剧《开路》在观众持久掌声中落幕,为期一个月的第五届珠海艺术节也随之圆满收官。
四十余场舞台精品轮番上演,上百场文艺活动遍地开花,25万市民主动参与……这场以“艺术的盛会市民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尘封的历史人物鲜活重现,高雅艺术浸润市井烟火,整座城市都循着艺术的节拍,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
艺术与城市,究竟如何双向成就?第五届珠海艺术节给出了深刻注解。它从不是一场短暂的文化狂欢,而是一次艺术与城市的深度对话,以润物无声的力量,雕琢城市精神、涵养人文气质。
受访者 供图
让“城市记忆”成为“精神共鸣”
珠海艺术节最动人心弦的篇章,莫过于让“沉睡的历史”重新苏醒、呼吸。
作为本届艺术节的收官之作,本土原创话剧《开路》恰逢容闳诞辰 197 周年之际登台,这份时间的契合,让剧目更添深意。该剧以 “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的传奇人生为主线,用舞台艺术的张力,再现了晚清留美幼童远赴重洋、为民族探路的壮阔历程。
“我们想用极简的舞台语言,让厚重的历史在年轻人眼前真正‘活’起来。”《开路》总导演卢翔道出创作初心,容闳力推幼童留学、毕生矢志报国的精神,是珠海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基因,值得代代相传。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部剧是百分百 “珠海出品”,不仅是珠海本土主创、本土导演,更由珠海学子担纲主演。“此前我们曾通过纪录片、电视剧讲述容闳的故事,但话剧的现场感与感染力,能带来更直接、更强烈的观演共鸣。” 主创团队的初衷,在舞台上化作了看得见的感动。

受访者 供图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刘欢,便是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为了演好容闳母亲一角,即便毕业后已前往广州继续学业,她仍坚持每周往返广珠两地排练。“有的周四中午下课便匆匆赶往珠海投入排练,周五上午排练结束后,又马不停蹄返回广州,虽然行程有点奔波,但我内心却格外充实。”
“从最初对容闳只有模糊的了解,到在一次次排练中被他的家国大义深深打动,”刘欢感慨道,“能站在珠海大剧院的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容闳、了解这段历史,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艺术节的聚光灯,不仅照亮了容闳,更唤醒了更多珠海近代先贤的身影。在北山村杨氏大宗祠,实景话剧《杨匏安》带观众回到他少年时的院落,聆听革命低潮中他与母亲的诀别;在淇澳岛苏兆征纪念馆,海浪声、汽笛与工人口号交织,再现这位工运领袖的壮阔人生;粤剧《唐涤生》落幕良久,许多观众仍沉浸在戏曲余韵中,不忍离去……
这些曾被时光尘封的名字,通过艺术的演绎,成为可触摸、可共情的形象,既融入了珠海的文化肌理,更成为滋养城市未来的精神源泉。
让“高雅艺术”走进“市井烟火”
如果说本土文化是艺术节的“灵魂”,那么“惠民”便是它的“温度”。不追求小众狂欢,而是打开剧院的围墙,让每个人都能亲近高雅艺术。

受访者 供图
“大家对本土文化本就充满热情,1400张《开路》惠民票,不到一周就抢光了!”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李永喆的话,道出了市民的热切期待。
这份期待的背后,是珠海艺术节全方位的惠民设计:珠海大剧院多场演出票价低至48元,华发中演大剧院推出80元-280元惠民票,金湾艺术中心票价定在99元、139元,珠海演艺集团专场更是低至30元、60元,部分剧目还能叠加艺术节补贴,实现“折上折”。
除了亲民票价,艺术节更将艺术搬出剧院,融入城市的烟火日常。“艺术偶遇”乐见未来系列音乐会,把舞台搭进城市阳台、香山湖公园、华发商都、万象汇等公共空间,精心编排的曲目让高雅音乐与市民生活不期而遇,构成动人的城市风景画。

受访者 供图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艺术节‘破圈’,走出剧院、融入城市,服务更广大的市民群众。”珠海艺术节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艺术偶遇’打破了传统剧场观演的边界,让艺术像氧气一样自然地存在于市民生活的各个场景中。”
这种理念也得到了珠海市民的热情回应。在海天公园游玩的陈女士欣喜地表示:“这种形式太好了,让艺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给孩子最好的美育课。”从广州来的游客张先生也感慨:“珠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浓厚,这比任何景点都让我印象深刻。”
惠民票价、公益演出、露天放映、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共同践行着 “高雅艺术零距离、品质剧目零门槛” 的惠民宗旨。“艺术节不只是陶冶情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载体,更能让人们在艺术滋养中愈发热爱生活,从剧目传递的精神内核里,汲取成长的力量与前行的启迪。”卢翔说。

受访者 供图
艺术为城市铸魂,文化为人心聚力。这场文化盛宴虽已落幕,但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从未止步。那些被唤醒的历史记忆、被传递的人文温度、被点燃的文化热情,正让珠海的人文底色愈发厚重,让这座城市的生长力量愈发强劲。
采写:南方+记者 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