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岁月刻纹深,瓷都千载育灵根。
以刀代笔瓷为纸,文脉绵延匠心存。
为推动非遗代表性文化在校园扎根生长,践行“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齐润小学与淄博市图书馆进行党建共建“非遗进校园”活动,特别邀请“淄博瓷器雕刻艺术传承人”齐征老师,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淄博瓷器雕刻艺术”体验课。淄博市图书馆孙凤副馆长、陈雪主任,齐润小学崔守峰校长、赵红霞副书记、部分美术教师全程参与,与40余名热爱艺术的孩子们共同沉浸在这场非遗代表性文化的熏陶中,让齐润大美育教育因传统技艺的魅力而再绽芳华。

课本文脉入瓷面
养正初心显自主
“读书养正 越而胜己”的校训,已被齐润学子内化于心,而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材也是校训的生动展现。此次刻瓷题材由孩子们自主选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雅致、甲骨文十二生肖的古朴、二十四节气的灵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符号,成为孩子们刻瓷创作的灵感源泉。将课堂知识与非遗技艺结合,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为传承注入了纯真的活力。

稚手执刀传技艺
越而胜己展锋芒
笔墨刀瓷巧融合,满室合奏交响乐。刻瓷对书法功底和手部控制力要求极高。硬刀刻软瓷,力度是关键,重了瓷裂,轻了线无神,就像做人既要沉稳又要灵活。齐老师生动的注解让孩子们茅塞顿开。孩子们专注投入、精益求精的模样,不仅让齐征老师连连称赞“后生可畏”,更生动诠释了“越而胜己”的校训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在突破自我中展现出超强的动手能力与韧性。

瓷面留痕印文脉
生命影响续新篇
文化底蕴有深远,童心稚作更惊艳。孩子们举起亲手制作的刻瓷作品,瓷面痕迹清晰,文化印记已深植心中。这场公益课堂,是大师匠心的传递,更是小小传承人的成长答卷。齐润小学的实践证明,搭建合适平台,非遗之花必能在校园绽放,握着刻刀的孩子们终将成为文脉延续的新生力量。

非遗传承进校园,地域文化谱新篇。此次刻瓷进校园,远非一次寻常的手工体验,它是齐润小学“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读书养正 越而胜己”校训在课堂之外的璀璨回响。学校教育,正是在这文化传承与自主创造的融合中,完成了其最深刻的使命——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于点燃每一个生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于无声处滋养着担当未来文脉传承的“赤子之心”。
今日,非遗的种子借教育之土扎根齐润校园;
明日,手握刻刀的学子成为闪耀的传承新星。
(新黄河客户端王跃海 通讯员刘楠)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