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视角”诠释罗丹雕塑 中法艺术家跨越时空用镜头“对话”
创始人
2025-11-14 22:32:13
0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谢梦圆)在罗丹艺术中心的展厅内,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作品静立于聚光灯下。四周墙面悬挂了几十幅摄影作品,皆以展厅内的罗丹雕塑为对象。观众穿行其间,不时驻足对比不同艺术家风格迥异的镜头语言。

14日,“因罗丹而交汇的视线:孙瑞祥与让-伊夫·库索中法摄影对话展”在沪启幕,展出了中国青年摄影师孙瑞祥与法国摄影师让-伊夫·库索(Jean-Yves Cousseau)时隔20多年拍摄罗丹雕塑的摄影作品。

14日,“因罗丹而交汇的视线:孙瑞祥与让-伊夫·库索中法摄影对话展”在沪启幕。谢梦圆 摄

2001年,库索受邀于巴黎拍摄记录“1900年的罗丹”展览的布展工作,因此拍下了众多关于罗丹雕塑的影像。有机会进入罗丹雕塑修复工作室,让他发现那些时而由滑轮链条提起、时而被人手轻抚的作品看起来非常脆弱,因此他试图用摄影的方式记录这些特质。此次,他把近二十幅相关双联图像和三联图像作品带入展厅。

2025年,孙瑞祥将镜头对准罗丹雕塑,用8x10大画幅长曝光拍摄手法和暗房底片中途曝光法赋予作品鲜明的轮廓效果,此次带来了二十幅黑白影像作品。

在他看来,库索的摄影作品更具象地讲述了那些雕塑经历岁月侵蚀所面临的保存挑战,而他则将雕塑细节从时间中“提取”出来,融入自己的想法,压缩成二维形态。

“我觉得中法两国都是充满想象力的国家,这种想象力是指把哲学延伸进艺术、生活、生命所有细节的尝试。”孙瑞祥告诉记者。

上海市浦东新区罗丹艺术文化发展中心董事长吴静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库索的镜头更多聚焦艺术作品体现出的人性灰暗面,而孙瑞祥的摄影作品则呈现出“向阳”的特质。

通过中法两位摄影师的镜头,她看到了两国文化差异,“中国人喜欢美好的、让人愉悦的事物,所以有时接受不了作品聚焦悲壮的人物或者恐怖的意象。但法国人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要记住那些来警示自己和后人”。

谈及此次办展初衷,吴静表示,她希望罗丹艺术中心不只是展出西方文化,而是成为更多中国优秀艺术家的“展示台”,让他们被世界发现。(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网友称游泳时看到有人捞粪便,宁... 11月14日,有浙江宁波网友曝光称,当天上午有人在宁波市奥体中心游泳馆内大便,当时有好几个游泳者在泳...
咏书法组诗十三首 | 作者 孙... 1、启动养身书法 一念升起随又落,顺逆绞转能量波!原地不动势已动,锋毫万变发浩歌。 2、高我书法...
原创 唐...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的主力禁军,最初是一支负责西北边防的军队。后来,神策军进入京师,成为唐朝最重要的军...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贾氏家族的命运充满了传奇色彩。贾逵忠诚于曹氏家族,帮助曹丕稳固了政权,但他的儿子贾充却背...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有六种朋友最不可交,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人,遇到一定要小心避开。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第...
Meiko是老三国?三谋联名服... Meiko在视频里说“我老三国了啊”的时候,我直接笑出了声——他连司马懿的“悠悠苍天何薄于我”都能接...
-5℃!雨夹雪!安徽即将大降温 注意!注意! 受寒潮天气影响 安徽全省气温将下降9℃~12℃ 局部超过13℃ 16日-17日安徽部分...
原创 俄... 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家面临过无数内外挑战,屡次陷入困境。国内的贫弱和外部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在应对西方...
原创 为... 由于近代的屈辱历史,很多人误以为中国人只会玩鞭炮,而不懂得使用枪炮。但事实上,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火器...
原创 俄... 非洲这个大陆在近代遭受了大量的西方掠夺,加上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它缺少推进现代化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