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53岁的刘会珍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能人”。从养猪技术员、玩具厂班长,到民宿创始人、茶厂“金牌厂长”及首位女村小组长,三十余年来,她多次跨界转型,每一步都踩在乡村振兴的节点上。近日,她获评“韶关市农产品加工技术生产应用专业乡村工匠”,她的奋斗历程成为新时代韶关农民扎根乡土、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
扎根乡土谋发展
转型中激发乡村活力
刘会珍的奋斗始终与罗坑镇的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她19岁参加工作,在养猪场当过技术员兼饲养员,每天与粪便、饲料打交道,不仅练出“看一眼便知猪健不健康”的本事,更摸清了传统种养“抗风险弱、附加值低”的短板;后来进入玩具厂,从普通工人做到班长、组长,统筹生产线、把控产品质量的经历,让她练就了沟通与管理能力。由于镇村经济欠发展,企业发展不顺,她被迫多次转行,还打过很多零工,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刘会珍始终没离开过家乡。她说:“再苦再累我都不离开罗坑,因为罗坑是我的家乡。”
2015年,作为优秀妇女代表,刘会珍被选派到外地学习管理,这为她打下了乡村创业的能力基础。她利用罗坑丰富的自然资源,抓住乡村游兴起机遇,在政府支持下创办了罗坑镇第一间茶主题民宿“仙塘茶农民宿客栈”,并带动镇域民宿发展壮大。如今,民宿已经成为罗坑村民创收的一大特色产业,全镇民宿约40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茶产业发展惠及更多乡亲,她又放弃了安稳的企业工作,创办了罗坑镇第一家茶叶小作坊“皇曹深龙山作坊加工厂”。在她的示范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罗坑镇已发展成立10余家茶业小作坊,整体带动茶产业发展壮大。这期间,她取得了中级评茶员证和茶艺师证,被当地茶业领域公认为优秀制茶师。2020年,广东仙露茗珠茶业有限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聘其为厂长,她全程参与公司成立,全身心投入生产、运营和管理,又为罗坑镇茶产业发展贡献“她”力量。
打破偏见勇担当
用坚韧书写女性力量
初入社会的刘会珍在养猪场当技术员兼饲养员,别人嘲笑她“女人干男人的活,肯定干不长”;后来她办民宿、开茶坊,不少人劝她“女人家别折腾”,很多亲友也不支持。可是,她始终坚信“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好”。刘会珍每天清理猪粪,起早贪黑照料猪群,练就了识辨猪病的本事,还给病猪打针,让乡亲和同事伸出了大拇指。在玩具厂工作期间,她凭借努力勤奋和敬业尽责,一年内就从普通员工成长为班长、组长,受到老板和同事们的称赞。创办民宿时,她没设计经验就去景区民宿“取经”画草图,没资金就自己刷墙铺地板、学做家具,没客源就骑车去车站餐馆发传单。为留住广州游客,她凌晨三点上山采鲜茶做“茶主题早餐”,手把手教游客制茶到天黑,凭着韧劲让民宿成了罗坑乡村旅游的初创“名片”。
她不甘于现状,总觉得还能折腾点啥,还能干得更好更长远。在当选村小组长后,面对村中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道路修建等难题以及部分村民不理解时,刘会珍并没有气馁,而是挨家挨户走访,争取各方支持。在她的努力之下,两条通往茶园的水泥路建好了,解决了茶农“运输难”;村民因茶园灌溉引发的矛盾,也经她多次上门促成和解。
初入茶业公司时,刘会珍曾因不熟悉设备遭同事质疑,她不辩解,从零学起制茶技艺,随身携带设备说明书研究,下班后留在车间练习,直到熟练操作。凭借钻研劲和责任心,她年年获评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制茶师”,是当地有名的“刘师傅”。
以热爱赴山海
用劳动绘就幸福图景
“我这一辈子,就爱罗坑的土地和手里的茶叶。”刘会珍的事业与生活,始终围绕着这份热爱与“靠双手创造幸福”的信念。
每天清晨第一个到茶厂,检查鲜叶品质;在车间,触摸茶叶判断萎凋水分,听机器声调整揉捻力度,定时测量发酵温度。即便成了厂长,仍然和工人共同奋战在一线,仍然精益求精、加班加点研究工艺改良。每出一款新茶,她都会认真品鉴,毫不保留地与团队一起分析总结,既为茶叶定级、精准服务客户,也为培养员工、积累经验。她常说,茶是有情感的,你用一点心对它,它会百倍回馈我们,要坚持做“最地道的罗坑茶”。在她的带领下,公司茶叶屡次参加各类茶行业大赛获奖,她制作的一款红茶被选送代表韶关市参加2025年广东省地方特色茶文化交流暨茶旅融合助力“五大百亿”活动荣获优秀奖。刘会珍现在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级茶艺师培训,不断提高茶艺水平,继续擦亮罗坑茶品牌。
谈到未来打算,刘会珍笑了笑说,“我53岁了,觉得自己还年轻,只要敢闯敢试、心怀热爱,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就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更能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泡出属于自己的‘真香’好茶。”茶路漫漫,热爱与深爱。愿刘会珍继续在茶香中寻找方向,在匠心中坚守初心,以一片真诚,酿一世好茶,温暖人间四季。
来源:南方+、曲江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