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记者 陈新
每日客流量突破一万人次,订单量超3000单,日售茶饮逾2000杯、米粉达1000斤、外地游客占比超六成……去年9月开业的东茅街茶馆,已成为长沙文旅消费现象级地标。从老工业礼堂变身城市文化客厅,这杯“茶”背后,是城市记忆的复苏,也是“茶+”模式的跨界探索,更承载着“方志茶馆”走向全国的商业文化愿景。

老礼堂“泡”出新茶香
步入院内,大门对联“莫说何事且喫茶去;闲话家常便入禅来”点出茶馆的闲适气质。红底标语墙“努力向前”唤起红色年代的记忆。厅堂内,木桌竹椅整齐排列,瓷茶缸随意摆放,斑驳痕迹记录着岁月流转。

东茅街茶馆的前身是建于1952年的二轻集体联社大礼堂。据介绍,改造过程中,东茅街茶馆团队最大程度保留了原建筑的墙面、梁柱与屋顶结构,力求还原老长沙的城市记忆。
为复原老茶馆风貌,团队走访地方志专家、数十位老茶客,走遍湖南乡野搜集石臼、旧桌椅与老招牌,甚至按《芙蓉区街巷志》复刻“自觉庵”牌楼,恢复长沙烟熏茶、老长沙沱茶、老长沙油饼、肉丝粉等传统餐食。
“不少顾客拖着行李箱来打卡,”执行主理人黎江介绍,“最火时一天卖出3000多杯茶,客流超1.5万人次,本地客人占六成以上。”
“2-5-8”定价策略(2元葱油粑粑、5元花生瓜子、8元茶饮)与全时段供应的粉面,让顾客从清晨待到日暮,吸引大批“老长沙”粉丝。来自外地的张女士说:“这里烟火气十足,是感受老长沙文化的鲜活窗口。”
茶香溢出茶杯外
在东茅街茶馆,喝茶只是入口。
东茅街茶馆南门的“东茅街茶礼”店,记者看到,用五行茶配对应茶点的养生搭配,以“茶+茶点”礼盒形式,实现人、茶、点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有用方志文化为基础,推出众多与长沙文旅相关的文创产品。

茶馆内的大戏台成为新演艺场景,相声、说书、戏曲与方言脱口秀轮番上演。最近,还成为“湘超”第二现场,合作观赛套餐,与长沙市文联联合举办戏曲艺术节、与湖南美术馆成立美育实践基地,茶馆实现“茶+体育”“茶+戏曲”“茶+美育”等跨界融合,持续创造消费增长点。
一墙之隔的东茅街民宿,与茶馆形成全天候沉浸式体验闭环。游客可从茶馆信步至民宿,共享“城市客厅”氛围。这一模式充分利用周边闲置物业,拓展产业边界。
东茅街茶馆不止卖茶,更以“茶+”模式拓展业态,形成文创、策展、演艺与民宿互补的商业闭环。
从长沙走向全国
火爆出圈后,东茅街茶馆开始谋划更大的棋局。
“东茅街茶馆人流起来后,我们希望让茶馆这种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社会公共空间走出去,也希望将从长沙萌芽生根的这种优秀的文旅模式给带出去”,东茅街茶馆合伙人铁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茅街茶馆的成功,突破了文旅项目盈利困难的现实障碍。

今年以来,东茅街茶馆母公司云梦山海已提前布局,签约浙江丽水继光街茶馆、杭州三墩茶馆、西安粉巷茶馆等项目,最快的项目预计年底既能开业。10月12日,云梦山海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签署战略合作,标志着“方志茶馆”正式启动全国化战略。
云梦山海创始人简名表示,云梦山海的全国化战略,将有别于餐饮连锁的供应链模式,也不同于商业品牌的标准化复制,将重点打造文化策展及演艺,开创一种“一城一策”的方志文化模式,注重于与当地文化机构进行共创。将湖湘文化的开创精神带向全国的同时,也为每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献上一个根植于其方志文化、焕新于当代生活,真正属于市民与游客的美好公共空间。
作者:陈新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