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洒落在黔北群山,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渐渐热闹起来。饭后散步的村民、摆龙门阵的邻里、早早就座的游客陆续聚集在“村晚”舞台前。空气中飘散着烧烤的香气,酒杯轻碰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操着重庆口音的“候鸟”旅居者与本地乡亲熟络地打着招呼。这方舞台,早已成为桐梓避暑旅居生活的灵魂所在,而今,“村晚”与酱酒的融合,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每年入夏,超过20万来自重庆的“候鸟”人群如期而至,在桐梓这片平均海拔1350米的土地上纳凉避暑,其中约15万人选择在此旅居。山堡社区的常住人口约3000人,夏季却迎来了超过6万的避暑游客。这里不仅有凉爽的气候、淳朴的民风,更有一场场氤氲着烟火气的“村晚”,让游客与村民共融共乐。
今年的山堡社区,比以往更多了一缕酱香。在遵义市商务局的引导下,酱酒企业走出厂区、走进乡村,开启了“村晚+酱酒”的创新合作。
舞台之上,侗族大歌曲调清亮,黔北矮人舞诙谐灵动,来自川黔渝的艺术团体也争相登台献艺,更有旅居游客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闪亮登场;舞台之下,新增的“遵义产区优质白酒体验区”吸引了众多目光,互动游戏让游客在轻松氛围中品味酱酒之韵,了解酿造工艺和酿酒文化。
不仅在“村晚”现场,在云上九坝民宿集群的餐厅里、星光夜市长桌宴上,一瓶酱酒、一盘牙签肉、几碟小菜,三五好友围坐畅谈,已成为夏日标配。不少游客表示,如今打卡“村晚”感受多元文化,再在返程时带几瓶酱酒回家,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是必须带给老朋友的贵州味道”。
“村晚+酱酒”不仅满足了旅居人群的情感需求,更将遵义酒产业、黔北地域特色文化与避暑旅居产业巧妙融合,串联起九坝镇山堡社区“村晚”、星光夜市、非遗集市、社区中医康养等多种业态,有效促进了农文商旅融合,拉动了区域消费增长。据初步统计,今夏“村晚”活动期间,九坝镇实现区域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如今,当人们提起桐梓,想起的不仅是清凉的气候,更是一处有歌有情有味的温暖之地。在这个烟火人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
2025年11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贵州桐梓:“村晚”酿出好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