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危机
Rainstorm warning
冷热交锋与极端天气常态化的警示
江西11月天气整体偏暖,但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白天最高可达30℃,夜间可能骤降至10℃左右,建议采用'洋葱式'叠穿法应对剧烈温差。
昼夜温差剧烈:白天平均温度20-25℃,部分地区达到30℃,夜间骤降至10-12℃,尤其庐山等山区夜间可达5-8℃。
白天:长袖T恤/薄毛衣+防风外套(牛仔夹克/风衣)。夜间:加厚羊毛衫/抓绒卫衣+羽绒背心。山区必备:防水登山鞋+厚羽绒服。
紫外线防护:建议携带渔夫帽+墨镜组合,晴天紫外线指数达6-7级。
江西11月份天气趋势
整体偏暖少雨:全省平均气温14-15℃,较常年偏高0-1℃,赣南地区最高可达17℃;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5成。
三轮冷空气:
11月15-17日。
11月21-23日。
11月27-30日。
每次降温幅度4-8℃,赣北地区最低可达6℃
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根源与影响。本期书单精选了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与气候治理的著作,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这一全球性挑战。
01
《大迁移》

作者:(英)加亚·文斯(Gaia Vince)著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索书号:P429/2
馆藏地:蛟桥园馆-蛟桥流通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环境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本书认为,这种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移民(气候移民)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后果,并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书中详细分析了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地球整体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并深刻剖析了这些变化将如何成为驱动全球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预示着一个因环境变动而重塑的世界即将到来。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现象迫使数百万人背井离乡的现象对全球经济、社会纬构及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她呼吁国际社会正视气候移民的紧迫性,倡异通过策略性迁移与国际合作,确保人类能在不断变迁的世界中找到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02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演进、困境与中国方案》

作者:王菲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9
索书号:P467/73
馆藏地:蛟桥园馆-蛟桥流通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详细分析了19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从科学问题转变为全球安全议题的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野火及风暴等)频发,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基础设施、人类健康以及全球的水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安全问题讨论以来,各国对这一复杂的全球治理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本书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展望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安全治理中可能扮演的引领角色,并通过深入剖析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安全治理体系的贡献及未来路径。本书试图为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实践指导,对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03
《气候变暖与人类未来》

作者:(美)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
(美)安东尼·J.布罗科利(Anthony J. Broccoli)著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8
内容简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代气候模型奠基人真锅淑郎重磅力作。为什么地球表面变暖的程度在不同的半球有所不同?为什么尽管全球降雨总量增加,干旱地区的干旱却变得更加频繁?为什么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对流层温度上升而平流层温度下降?真锅淑郎和布罗科利讲述了科学界是如何理解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的,以及气候模式如何对这些重要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两位作者详细展示了大气科学家如何使用气候模型开展虚拟实验,研究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他们将这些研究作为基础,更广泛地讨论了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以及全球变暖的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04
《探知无界:气候变化的危机与应对》

作者:戴瀚程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1
ISBN:978-7-301-35363-9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密不可分,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气温与海平面上升,危及了地球健康,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生产、能源供应、水资源安全、基础设施产生了巨大危害。本书将为读者揭开气候变化的神秘面纱,深入探究温室气体这一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探讨我们应当采取何种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05
《红嘴唇,绿屋顶:找回被气候变化弄丢的》

作者:劳佳迪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5.06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科普奇幻故事,通过一个个因气候灾害而被遗失的失物的故事,传递关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硬核科学知识。小镇边缘有一个奇特的失物招领所,绿油油的屋顶是一层厚实的植被,上面种满了奇花异草。守护这个“绿屋顶”的是一个胡子很长的老爷爷,他的助手是一只红嘴唇的猴子。这只会说话的金丝猴因为雪线融化、栖息地破坏而迷路,误入“绿屋顶”,一直在盼着家人将它领回家。在失物招领所的日子里,老爷爷和其他“失物”的故事渐渐浮现:原来他们都是气候灾难中来到这里的,比如被洪水冲过来的相册、一个环保巡山员的记事本、一块露脊鲸的骨头、一只濒临灭绝的玻璃蛙、一支损坏的温度计、一种叫加拉帕戈斯少女的鱼……一些好玩的邻居经常前来造访,比如一个来自小岛的气候难民小男孩,一个会和屋顶上的濒危植物对话的翻译家,一个给5000公里外的斑头雁写信的邮递员……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甚至与人类的健康、地球的未来息息相关。
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以及生态系统的逐渐恶化,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愈加显著。
为了应对这一复杂而紧迫的问题,气候治理的必要性愈发凸显。气候治理不仅涉及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国际合作的推动,还涵盖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创新实践。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未雨绸缪,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并能团结合作的社会,才更容易渡过气候危机。未来人类的命运如何,将直接取决于人类社会当下的行动。
翻开这些书籍,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气候科学的分析,
更是人类文明的反思与未来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