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展现舞台艺术创新好成色
创始人
2025-11-12 11:01:12
0

芭蕾舞剧《百合花》剧照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日的艺术节舞台上,5部上海出品的原创作品陆续登场。芭蕾舞剧《百合花》、舞台剧《繁花》终季、评弹《菜肉馄饨》、歌剧《女人心》、音乐会《诗的中国》各具特色,以多元形态呈现艺术风采、传递时代气息,既展现了上海文艺创作的深厚实力,更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向世界彰显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文化的昂扬姿态。

五部原创作品集中亮相

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百合花》改编自作家茹志鹃的同名小说,致敬战争年代的人性光辉。该剧巧妙融合古典芭蕾的抒情韵律与现代舞的叙事张力,以简约的舞美营造战争氛围,肢体语言兼具力量感与诗意美。作为茹志鹃的女儿,编剧王安忆在创作中传承母亲的文学精神,她希望通过芭蕾的留白美学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温热。该剧日前上演,引发热烈反响。

除了芭蕾的动人表达,沪语舞台剧的市井风情同样引人入胜。由上海市演出有限公司、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呈现的《繁花》终季近日上演,为历时8年的3部曲画上圆满句号。作品改编自作家金宇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以地道沪语台词复刻上海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百态,通过阿宝、李李等人物的命运纠葛,折射城市变迁、悲欢离合。编剧马俊丰说:“沪语是《繁花》的灵魂,它不仅是方言,更是还原上海生活质感、传递城市温度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全沪语对白,让观众沉浸式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褶皱。”

当非遗碰撞现代叙事,独特魅力便尽情绽放。11月8日、9日上演的评弹《菜肉馄饨》,改编自作家金莹的同名小说,以一碗家常馄饨为情感纽带,串联起代际亲情与生活趣事。在创作中,上海评弹团既坚守吴侬软语“说噱弹唱演”的传统精髓,又大胆借鉴现代戏剧的舞台呈现手法,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与作品的观赏性。

如果说评弹擅长展现上海的生活质感与市井风情,那么古典歌剧的当代演绎与民族音乐的诗性表达,则让“上海出品”更显厚重与开阔。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莫扎特喜歌剧《女人心》于11月9日揭开面纱,以一场情感考验探讨人性命题,半舞台版首演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指挥家许忠执棒,中外歌唱家联袂呈现,简洁的舞台设计将焦点引向音乐本身,以当代表达为经典注入新活力。11月12日、13日即将登台的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诗的中国》,则以全编制民族管弦乐团演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经典篇章,向世界传递“诗乐合一”的东方智慧与文化底蕴。

守正创新,引发当代观众共情

5部作品横跨芭蕾、话剧、评弹、歌剧、民乐五大领域,但都深深扎根中国文化、海派文化,或传承中华经典,或活化红色题材,或挖掘沪上记忆,从不同维度延续文化脉络。

5部原创作品在保留艺术本体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台技术、跨媒介表达与当代审美,既不丢传统底色,又赋予作品时代活力。评弹《菜肉馄饨》主演徐惠新强调,评弹不能局限于“一桌二椅”。“我们希望借用现代戏剧的表达方式,让吴侬软语的韵味更贴合当代人的情感节奏,让老辈人的家常故事被年轻观众听懂,进而共情。”徐惠新说。《诗的中国》作曲家孔志轩则希望在传统底蕴与现代语汇的碰撞中,找到国乐焕发新生的密码:“我们没有简单复刻古曲韵律,而是让竹笛、古筝等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逻辑对话,让千年前的诗篇以亲切可感的听觉体验触达当下观众。”

在题材内容上,无论是战争中的真挚情感、市井里的悲欢离合,还是爱情中的哲学叩问、诗词里的精神共鸣,5部作品通过多元视角,以细腻笔触展现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引发观众深层共情。这份扎根传统、敢于创新、观照人性的创作取向,正是“上海出品”鲜明的精神内核。

推动“上海出品”走向全球

上海既是国际演艺的重要码头,也是文艺创作守正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为“上海出品”搭建了展示窗口,更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竞技场。覆盖传统与现代、兼顾本土与国际,从芭蕾舞团的红色叙事突破,到评弹团的非遗活态传承,从歌剧院的古典歌剧重构,到民族乐团的国乐创新表达,这些作品的集中亮相不仅彰显了上海文艺院团的多元创作实力,更通过市场反馈,帮助作品提升艺术品质、精准对接受众,让“上海出品”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女人心》的核心是‘以乐为桥’,我们用当代审美解构经典,让莫扎特的人性思考跨越语言壁垒,这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枢纽,推动东西方艺术对话的一次实践。”许忠表示,上海歌剧院作为“上海出品”的重要力量,理应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推出更有分量的艺术作品。

在推动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始终以原创作品为载体,既让评弹等传统艺术走向更广泛的受众,又通过沪语作品、城市叙事构建独特的文化名片,在全球演艺版图中清晰锚定上海坐标,让海派文化在国际交流互鉴中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彩,进一步凸显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2025年11月1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上海出品”展现舞台艺术创新好成色》

↓ ↓ ↓ ↓ ↓ ↓ ↓ ↓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木工板材加工厂专用除尘器技术方... 木工板材加工厂专用除尘器技术方案与运维指南 一、适用场景与工艺适配性 木工板材加工厂专用除尘器针对木...
手工木工证书该如何报名?其就业...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化家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对传统工艺的重新重视,手工木工行业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
木工证书报名条件、材料?证书价... 木工,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无论是家居装修、家具制造,还是艺术创作...
内衬陶瓷复合耐磨钢管 这是(17607997915)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内衬陶瓷复合耐磨钢管是一种新型的耐磨材料...
上海石化招标结果:中国石化上海...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月9日发布《中...
2025年11月氧化锆陶瓷,氧... 在工业制造与高新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氧化锆陶瓷凭借其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卓越性能,成为锂电、半...
珠山区洁宝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珠山区洁宝陶瓷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豫洁,注册资本1万人民...
吴国先2025古代艺术鉴赏大课... 当古老纹饰越过千年时光, 当器物图腾承载文明密码, 中华古代艺术始终藏着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公益...
世界名著《倾城之恋》文学鉴赏 深秋的黄昏,一只白瓷茶杯从白流苏手中滑落,在香港浅水湾饭店的波斯地毯上滚了两圈。茶渍在浅灰色旗袍下摆...
世界名著《寒夜》文学鉴赏 深秋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潮湿的青石板上,巴金笔下那座战时陪都的街道总弥漫着散不开的雾霭。曾树生裹紧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