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服展日前正在首都剧场南、北侧厅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下旬。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共收藏了近500件演出服装,这些演出服装承载着剧院现实主义风格传承发展的印记,也折射出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艺的时代变迁。此次推出20余套服装作为启幕,未来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服装展,使观众朋友有机会领略不同时期、不同剧目风格的戏服魅力。



在北京人艺建院之初,总导演焦菊隐要求服装设计向传统戏曲学习,借鉴戏曲服装的用色原则和配合演员表演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动作与感情表达更加丰富。

首都剧场南侧厅展出了《虎符》《关汉卿》《蔡文姬》《王昭君》四部经典历史剧的演出服装,与观众共同探寻前辈艺术家们在话剧民族化探索中的足迹。




首都剧场北侧厅展出了舒绣文、朱琳、童超、郑榕、吕恩、英若诚等老艺术家在经典剧目中所穿服装,还有《带枪的人》《吴王金戈越王剑》《家》《上帝的宠儿》等古今中外不同题材剧目的演出服装,从工艺性、功能性、多样性角度,带领观众深层次感受北京人艺演出服装所蕴藏的戏剧文化和独特魅力。




▲《吴王金戈越王剑》演出服装(1983年)

话剧服装的设计,必须从真实的生活基础出发,创作的素材、依据、人物造型的模特儿都选自生活。……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尤其是大量文物中的形象资料。但是设计者不应该把它们当做蓝本照样仿制,原样搬上舞台,而是从中寻找和归纳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典型东西,进行加工和发挥创造,把那些最具有特色和典型的东西贯穿在服装的式样与结构之中使其起着“主旋律”的作用。
如果服装造型还帮助演员的表演,加深了对人物的刻画,给观众加强了对故事情节的感受,使人物形象更突出鲜明,也就是说,设计者以其有限的形象语言,有力的说服了观众,使其感到人物的可信,并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想象,从而又更丰富了舞台形象,那就说明设计任务完成得很好,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鄢修民
北京人艺服装设计

▲《虎符》服装设计图(1957年)

▲《雷雨》服装设计图(1954年、2021年) ▲《日出》服装设计图(1956年、2021年)

▲《张居正》服装设计图(2023年)


结语
我们的舞台美术家们总是尽力和导演、表演艺术家的构思密切配合。追求演出形象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他们的设计,服从剧本的主题思想,渲染时代背景。这些设计,突出人物安排典型环境,创造气氛,烘托表演。他们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服装设计,以及化妆、道具效果的艺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北京人艺的舞台美术工作各部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与传统,在演出中决不允许舞台美术游离于剧情、人物、演出气氛之外。整个演出的统一、谐调,将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曹禺
摘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美术选集》序言
(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来源:大戏看北京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