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一场名为“指尖经纬·竹予生活”的竹编文化体验课堂在相城区黄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十三组亲子家庭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了一场与自然竹篾、与古老技艺、与亲子情感的深度对话。

活动伊始,指导老师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件件古朴的竹编实物,引领大家步入竹编的千年长廊。孩子们惊奇地了解到,一根看似普通的竹子需要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才能变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紧接着,老师重点讲解了竹编的核心技法,如“挑一压一”、“挑二压二”等基本编织法则。他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这些经纬交错的结构如何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图案。家长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在这一刻,古老的生存智慧与现代的思维逻辑找到了共鸣。
在大家对竹编的历史与技巧有了初步认知后,活动进入了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亲手制作竹编相框。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将纵向的竹篾平行排列在底托上,确保间距均匀。按照老师教授的“挑一压一”的方法,孩子们手持纬线竹篾,开始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经线之间。家长们时而帮忙固定框架,时而协助拉紧竹篾。在这个看似重复的编织过程中,亲子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将编织好的竹片进行修边、整理,然后小心翼翼地粘贴在准备好的相框底座上。当最后一颗用于装饰的小竹钉被按下,一个个独一无二、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竹编相框终于诞生了!孩子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此次“指尖经纬·竹予生活”竹编课堂成功地将知识性、趣味性与体验性融为一体,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让古老的竹编技艺从书本和博物馆中走出来,在孩子们的指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讯员 陆萍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