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4月22日晚,两国总统乘机抵达北京。4月22日晚,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乘飞机抵达北京。应中国国家领导人邀请,阿利耶夫于4月22日至2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同一晚,肯尼亚共和国总统威廉·鲁托乘飞机抵达北京。应中国国家领导人邀请,鲁托于4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提到中国与阿塞拜疆关系,就不得不提“中间走廊”战略了。这是一条东起中国,途经中亚哈萨克斯坦与外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西抵土耳其并延伸至欧洲的陆海联运通道。它不仅能让中国货物绕开传统的俄罗斯过境路线,大幅缩短通往欧洲的运输时间和成本,还能降低对单一通道的依赖风险。另外呢,阿塞拜疆还是里海沿岸国家,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有一个巴库港,是这条贸易线上的重要港口。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单一通道的依赖风险。
阿塞拜疆总统访华(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阿塞拜疆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阿中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阿塞拜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正扩大与中国合作。巴库坚持开放赞格祖尔走廊,该走廊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通过这一地区的铁路将中国货物运往西方,能够节省运输时间。从这个角度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将更多地参与南高加索进程并扩大影响力。阿塞拜疆政治学家古姆巴托夫说,阿利耶夫总统访华具有重大军事、政治和经济意义。
至于肯尼亚总统,也很值得一提。从2022年上任至今,肯尼亚总统鲁托只来过中国两次,而且都是因为多边活动才来的,并未和中国有过多的接触。因为当初他一直是亲西方的立场,尤其是在竞选总统期间,上台之后他持续加强跟美欧之间的联系。去年5月,鲁托访问美国,由此成为了15年来第一个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非洲国家领导人,美国也对他提供了高规格待遇。所以现在这位亲西方的肯尼亚总统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西方看来似乎是风向变了。
肯尼亚总统(资料图)
就在两国总统深夜抵京的当天,美方的口风变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我们与中国相处得不错,同中方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若不同美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才是定规矩的一方。美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
特朗普发动的这场贸易战,其实本质是一个悖论——如果美国有能力逼全世界签订“不平等条约”,在经济上自发供养美国,那白宫有的是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根本不用折腾这么一出闹剧;而如果美国已经被逼到需要拿出“海湖庄园协议”来威胁勒索全世界了,那就证明美国这个霸权的“成色”已经黯淡,大家都不会买他的账。所以说,特朗普发动的这一轮关税战必然失败,而且是“闪电式”“雪崩式”的失败。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关键时刻,白宫亲自宣布一重磅消息。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22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5月13日至16日访问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这三个中东国家。报道指出,近几个月来,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向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外交支持,包括对乌克兰危机和加沙冲突协助举行停火谈判。另一方面,彭博社还称,此次访问寻求巩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对美国经济的计划投资。
以色列《国土报》近期刊登一篇名为《特朗普试图改写中东规则 盟友以色列被迫“靠边站”》的文章。文章说,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伊核问题、叙利亚局势等关键议题上试图主导推进新一轮中东布局,美国盟友以色列在其中的角色已逐步从参与者转变为旁观者,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正失去以往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