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颁奖,上昆全本《牡丹亭》获文华剧目奖,上话何念获文华导演奖
出人出戏,离不开上海院团一团一策
昨天,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闭幕,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获文华剧目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导演何念凭借话剧《觉醒年代》获文华导演奖。
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全本《牡丹亭》和何念获得文华奖,是对上海原创作品和人才的肯定。不断“出人出戏”,离不开上海文艺院团长期坚持一团一策,上海演艺市场蓬勃发展,为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全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
建团47年来,上海昆剧团对《牡丹亭》十余次的演绎与打磨,为全本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2022年,上昆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精神为指引,推出全本55出《牡丹亭》,通过上、中、下三台大戏的体量,实现古典经典的当代回归。
导演郭小男携手主创团队,推进该剧编、导、演以及音乐、舞美等诸多创作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上昆老艺术家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担任艺术指导。演出阵容全部选用青年演员。
全本《牡丹亭》在思想内涵上做出了更多维度的展现,特别将历来甚少演出的二十出戏重新纳入。从《标目》到《圆驾》,全本《牡丹亭》将这段生死爱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构建“主线爱情与副线社会”的双线叙事结构,使《牡丹亭》从爱情传奇升华为明代社会的文化史诗。主创团队以《纳书楹曲谱》为底本,对传统唱腔进行系统整理。原著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被保留,薛能、柳宗元、杜甫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通过剧中角色之口自然呈现,让观众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自2022年首演以来,全本《牡丹亭》演出逾60场,足迹遍布世界17个城市及重要艺术节,创下上海昆剧团单部作品演出场次与演出收入的历史新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23年,全本《牡丹亭》入选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演出一票难求,并作为开幕演出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24年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登上第52届香港艺术节。
2022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的话剧《觉醒年代》,着眼于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段的宏大背景,展现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话剧《觉醒年代》集结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包括原著及史学顾问龙平平、编剧喻荣军、导演何念等。
何念率剧组深挖《觉醒年代》精神内核,将革命先辈们的思想碰撞与精神求索,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的舞台画面。他精准地捕捉并放大了青春底色,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与充满激情的舞台节奏,成功唤起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深刻共鸣。自2022年9月首演以来,《觉醒年代》在全国15个城市演出116场,吸引近15万观众。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