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笔力曾被誉为能撼动鼎,五百年来没有人能与之匹敌——这句话出自《岩居高士图》。对于我们来说,王羲之的真迹无论在谁手里,都是无比珍贵的国宝级文物。按照常理来说,拥有这样一个珍贵文物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它,生怕一不小心弄坏了。哪怕偶尔想拿出来欣赏,恐怕都会害怕不小心弄脏它,甚至连口水都不敢让它沾上一滴。 然而,有一位人物却与我们常人的想法完全不同。自从他得到这件宝物起,他就开始在上面题字,完全不顾这些字迹可能对文物的破坏。到他离世时,他已经在这张帖子上写了63次字,盖上了170多个印章。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帖子一共只有28个字,看来他盖印盖得真是无处可盖了,才会在这么短的篇幅上加这么多的内容。 你可能觉得这位人物并不懂得珍惜文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他还专门为这件宝物修建了一个专门的庙堂,来保存它。为了方便自己作业,他还特意为这幅帖子添加了四开的前副页和九开的后副页,继续在上面题字、盖章。这位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如果让我来评价乾隆皇帝,他的功绩和过错我暂且不做深入讨论。我个人认为,乾隆可能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因为在康熙年间,清朝面临三藩之乱,经过康熙的努力,稳固了清朝的政权。接下来,经过雍正的九子夺嫡,雍正皇帝不仅成功继位,还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致力于国力的振兴和财富的积累,而这些成果正好为乾隆的奢华生活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在大多数人眼里,乾隆或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作为的君主,尤其是他宠信贪官和珅,频繁南巡,这些都让他背上了昏庸的标签。然而,在朝廷的官员们眼中,乾隆是一位非常努力的皇帝。除了有效地管理朝政,他还非常擅长写诗填词。曾经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历史上哪位诗人写诗最多。很多人会说是李白、苏轼等人,但其实乾隆皇帝才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他整整写了六十年诗,总数超过了一万首。至于诗的内容……让我给大家朗诵一首,感受一下乾隆的才情: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洒落花丛都不见。 嗯,押韵不错,鼓掌…… 《快雪时晴帖》这幅书法帖,从有记载以来,一直被许多名人收藏过,包括宋徽宗、米芾、赵孟等。而在明朝万历年间,这幅帖落入了冯铨手中。冯铨在清兵入关后选择了投降,最终这幅帖流到了他的儿子冯源济手中。冯源济为了升官发财,最终把这件宝物献给了康熙皇帝。到了乾隆登基后,这幅帖便成了他的一件玩物,他经常拿出来观赏,甚至在上面不停地题字盖章。 后来,乾隆为自己修建了一座书房——三希堂,里面专门收藏了三幅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其中,《快雪时晴帖》最为知名。虽然这些帖子很珍贵,但似乎没有人敢动它们。据说在溥仪当皇帝时,差点被瑾妃盗走,但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只拿走了另外两幅,唯独没有拿这幅《快雪时晴帖》。幸好,溥仪后来退位,这幅帖最终被顺利地转交给了博物馆。 不过,我觉得即便这幅帖传到别人手里,也不会像乾隆那样肆意乱改吧?毕竟人们之所以会珍藏它,都是看重它的价值,希望能够好好保护它。可是乾隆却在上面盖了170多个红印,写下了63处到此一游的字样。幸好,他没有在帖子的28个字上做任何改动,至少这点还算保全了原貌…… 也许,乾隆自己并不这么看待这件事,他可能认为这张草稿纸完全可以用来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