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文艺”这个词,最近比较红,其具体内涵简言之,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
其断句方式为“新的大众文艺”。在文学领域有“大众文艺”之说,指的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和文学家等强调“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如今,“新大众文艺”更倾向于基于网络的生态——尤其是网络文学、网络短剧、网络动漫和游戏乃至于影游联动等。“新大众文艺”指的是你我他每一个人——无论任何人的第一职业、第二职业乃至第三职业是否是文艺,只要他(她)能创作出文艺作品来,都属于“新大众文艺”。因此,属于“新大众文艺”的人群,不仅仅包含外卖诗人、素人作家,也包括每一位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凡是具有文艺创作能力的人,都是“新大众文艺”的“艺中人”。
这一文艺风潮与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审美;美,则是艺术实践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就是对美的、好的生活的追求过程,亦即艺术实践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有一本销量过百万的杂志,名为《美化生活》,按如今的表述,就是追求“生活美学”的杂志。
当前“新大众文艺”的普遍特征,毫无疑问追求的是“真善美”。AI的介入,可能“失真”,但是“善”肯定是大流量的主流。不过,如果仅从形式乃至某些内容而言,大众对“美”的追求自然可以百花齐放,但是其基底仍应是真与善。有人视Citywalk为一种以网红建筑为秀场背景的网络炫富方式,宣称“从头到脚的行头没有2万元就不要去武康路留影”,成为所谓“中产”的文旅休闲——这就是对Citywalk“建筑可阅读”初衷:了解城市人文历史的莫大误解、对“真善美”的莫大误解。
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有创作文字、图片、视频、动漫乃至游戏的能力,但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温暖现实主义里的真善美。
                    上一篇:“人民艺术家”许昕又炫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