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纯手工打造,开动起来全盘皆活灵活现,还可以炒爆米花呢……”10月30日上午,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一巷“文明有范儿·巷往”正式开巷,巷子入口黄桷树下的临时摊位上,大坪正街社区的68岁退休老人王顺英一边操作他的“木头人”,一边向围观的市民介绍。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社区退休老人现场展示自己手工打造的绝活(陈孟芸 摄)
“文明有范儿·巷往”是大坪街道承接渝中区委宣传部“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项目的典型案例,也是大坪街道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聚焦社区的生动实践。据大坪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坪“文明有范儿·巷往”项目是构建“空间场景驱动—文明价值内化—行为自觉转化”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艺术赋能,共治共享”
“巷往”这个一语双关的名字,既是回望小巷温暖的“过往”,是对在地文化和集体记忆的温情与敬意;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开巷当天,居民们手持《巷往藏宝图》,在8个“文明微景观”点位间打卡集章。木匠铺里,非遗传承人正与摊主共制店铺招牌,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木刻刀在匠人手中流转出岁月肌理;记忆橱窗前,老人对着老物件娓娓道来,老茶馆旁的摄影展定格着邻里温情……这个2000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成为“文明有范儿·巷往”示范治理空间。

巷往街景(陈孟芸 摄)
“以前这条街路面坑洼不平,摊位杂乱无章,现在干净整洁设计感年代感十足呀!”在这里摆摊多年的开锁匠师傅看着自己现在的摊位能遮风挡雨,笑得合不拢嘴。
“‘文明有范儿·巷往’并非一个简单的美化工程,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装饰,而是激活社区、链接情感的“催化剂”。”大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晓坦言,“党建引领、机制赋能、居民共创”的治理体系,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让老城烟火与文明新风共生。
社区工作日聚焦居民“关键小事”
开巷当天,大坪街道“开门有约·周四见”社区工作日同步在这里举行。街道干部职工、人大代表、议事代表一线问需,“社区合伙人”现场摆摊,各方力量同步下沉,与居民群众围坐一圈,聆听“原汁原味”的民声。

社区工作日现场(陈孟芸 摄)
据介绍,现场收集到了老旧小区改造、为老服务优化等民生诉求49项,一纸“需求清单”正通过多元参与、协同机制,加速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成效清单”。
在天灯堡社区里,一场“童心暖重阳”活动让老幼两代人的手紧紧相握。孩子们身着汉服向百岁老人行孝礼,自制贺卡上稚嫩的笔迹写满祝福;“蒙眼摸亲人”“小手递美味”等游戏,则在欢笑中传递着跨越年龄的温情。“社区总惦记着我们!”80岁的王奶奶感慨。活动现场,义诊单位提供健康检查,下沉政务力量同步开展接访问需,让敬老服务与民生问需无缝衔接。

街道展示居民意见建议处理情况(陈孟芸 摄)
据了解,大坪街道社区工作日活动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具象化体现。截至目前,累计吸引20000余人次参与,收集意见建议252项,涵盖街巷更新、养老助餐等。大坪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源于民声的“关键小事”,正通过“周四见”这一平台,成为街道上下的“治理大事”。(来源:渝中区大坪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