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委托除外)。
因篇幅原因,CMA/CNAS/ISO证书以及未列出的项目/样品,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检测项目
1.热震循环次数:样品经历加热与冷却循环的总次数,评估其耐久性。
2.临界温差:样品在热震测试中不出现裂纹或破损的最大允许温差。
3.抗热震系数:通过温度变化速率和材料特性计算得到的抗热震能力指标。
4.裂纹萌生评估:在热震过程中,检测样品表面或内部裂纹的起始点及扩展趋势。
5.残余强度测试:热震试验后,样品保留的机械强度和结构完整性。
6.微观结构变化:使用显微镜观察热震后陶瓷表壳的晶粒结构、孔隙率等微观特征。
7.热膨胀系数测定:测量陶瓷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性膨胀或收缩行为。
8.热导率测试:评估陶瓷表壳在热震过程中的热量传导效率。
9.表面粗糙度变化:热震循环后,样品表面形貌的粗糙度参数测量。
10.质量损失分析:测试前后样品质量的减少,用于评估材料剥落或退化程度。
11.热震后尺寸稳定性:检测热震试验后陶瓷表壳的尺寸变化,确保其几何精度。
12.断裂韧性评估:在热震条件下,测量陶瓷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检测范围
1.氧化锆陶瓷表壳:常见于高端腕表,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适用于日常佩戴、运动手表等场景;需耐受温度骤变环境。
2.氧化铝陶瓷表壳: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高温、高湿或化学暴露环境。
3.氮化硅陶瓷表壳:用于特殊应用如航空航天或医疗设备;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极端温度循环下测试其性能。
4.复合陶瓷表壳:由多种陶瓷材料复合制成,用于增强特定性能;适用于多环境适应性测试,如快速温度变化。
5.彩色陶瓷表壳:通过添加色料制成的装饰性表壳;测试其在热震过程中颜色稳定性和涂层附着力。
6.薄壁陶瓷表壳:设计轻薄的表壳结构;重点检测热震下的变形和脆性断裂风险。
7.大型陶瓷表壳:用于大尺寸手表或特殊仪器;评估整体热分布和应力集中问题。
8.多孔陶瓷表壳:具有特定孔隙结构的表壳;测试热震过程中孔隙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9.纳米陶瓷表壳: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表壳;检测微观尺度下的热震行为和稳定性。
10.仿古陶瓷表壳:模仿传统陶瓷工艺的表壳;评估其在现代热震测试中的耐久性。
11.防水陶瓷表壳:结合密封设计的表壳;测试热震后密封性能的保持情况。
12.定制形状陶瓷表壳:非标准几何形状的表壳;针对复杂结构进行局部热震强度分析。
检测方法/标准
国际标准:
ISO10545-9、ASTMC1525-18、ISO28703、ASTMC1171-16、ISO13124、ASTME2892-19、ISO18754、ASTMC1211-18、ISO14704、ASTMC1421-18
国家标准:
GB/T3298-2008、GB/T3810.9-2016、GB/T16534-2009、GB/T16535-2009、GB/T16536-2009、GB/T16537-2009、GB/T16538-2009、GB/T16539-2009、GB/T16540-2009、GB/T16541-2009
检测设备
1.热震试验箱:用于模拟快速温度变化环境,可编程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适用于陶瓷表壳的循环热震测试,评估其抗热冲击性能。
2.高温炉:提供稳定的高温环境,最高温度可达1600摄氏度;用于样品加热阶段,确保均匀热分布。
3.冷水槽或冷却系统:用于快速冷却加热后的样品,模拟热震过程中的急冷条件;控制水温在设定范围。
4.数字显微镜:高倍率观察热震后样品的表面和内部结构;检测裂纹、剥落等缺陷,支持图像分析。
5.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热震后陶瓷表壳的机械性能,如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配备高温夹具可进行原位测试。
6.热膨胀仪:精确测定陶瓷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性膨胀系数;用于分析热震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7.热导率测量仪:评估陶瓷表壳的热传导特性;通过稳态或瞬态方法测量热扩散系数。
8.表面粗糙度仪:检测热震前后样品表面的粗糙度变化;量化表面形貌退化程度。
9.电子天平:高精度测量样品在测试前后的质量损失;用于计算材料剥落率。
10.激光扫描测微计:非接触式测量热震后表壳的尺寸变化;确保高精度几何评估。
11.X射线衍射仪:分析热震过程中陶瓷材料的相变和晶体结构变化;识别微观应力诱导的缺陷。
12.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热震测试中样品的温度分布;可视化热点和冷点,辅助应力分析。
检测技术研究院

📝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ISO资质报告。
📏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