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文化多样性及共存互通成为重要议题。”10月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举行,在下午举行的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澳门大学文学院兼任副教授张泽珣作了主题发言。

张泽珣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明确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美术课堂创新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澳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定位,于2024年立项并完成“澳门基层美术教育骨干·中国传统美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旨在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与本地艺术教育发展。
张泽珣介绍,该项目课程设计秉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涵盖六大类内容,包括135学时的集中培训。课程体系涵盖艺术欣赏、实践创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丝绸之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艺术教学研究等17门课程,注重多元文化融合。她特别指出,项目成果不仅限于中国传统书画展示,还通过陶塑、剪纸、纹样设计等民间美术实践,让学员亲身体验创作过程,深化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在跨学科拓展方面,该课程引入东方歌舞团音乐教育家、澳门粤剧表演艺术家及学者联合授课,促进美术教育与表演艺术的跨界融合。张泽珣表示,此类设计旨在引导教师以包容心态尊重文化差异,通过书法、山水画、花鸟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与价值观进行深层思考。
作为澳门首项面向基层美术教育者与创作者的专业培训,该项目通过系统性课程与多元实践,为学员提供了广阔的教学思路与文化视野。张泽珣认为,艺术课程中融入文化多样性的实践,不仅深化了传统文化在澳门的传承与创新,也为艺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与本地需求提供了重要范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青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