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台湾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名誉教授施德玉以“中国民族管弦乐在新加坡的跨文化现象”为题作了发言,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结合,深入阐释了传统音乐在海外传播中的创新与融合。

施德玉指出,中国民族管弦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中国大陆地区称“民乐”,中国香港称“中乐”,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人地区则多称为“华乐”,中国台湾则惯用“国乐”。她强调,本次研究以“华乐”为切入点,聚焦新加坡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环境。
发言中,施德玉以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跨国主义理论为框架,分析移民将原居地文化带入新地区后形成的社会场域。此外,通过具体作品的案例,施德玉还生动展示了新加坡华乐团的创新实践。

“中国民族管弦乐海外传播并非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多层次、多来源的跨文化交融,催生了丰富的艺术形态。”施德玉特别提到,新加坡的华人群体不仅来自中国大陆地区,还包括中国台湾和港澳地区等地的移民,其音乐创作呈现出“多重交织”的复杂性,既延续传统根基,又拓展了当代音乐的表达边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青
编辑 陈美伊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