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这个名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响彻了上海滩。14岁时,他还只是上海某水国行的一个学徒,而后他进入了上海的黄金荣公馆,从这里开始,他一步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上海滩青帮的领袖,甚至连当时的军阀都不得不给他一些面子。杜月笙的形象非常复杂,虽然他做过不少坏事,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所坚持,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也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国家做出了一些贡献。

在他的私人生活中,杜月笙有五位正式的夫人,其中五太太孟小冬被誉为“冬皇”,她与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之间还有一段复杂的感情故事。孟小冬的加入,也是由于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兰的撮合。姚玉兰本身就来自梨园世家,在一次演出中,她和妹妹一同被杜月笙相中。在上海,杜月笙的地位几乎无人能及,不论姐妹是否愿意,她们都得嫁给他。然而,未婚前,姚玉兰的妹妹姚玉英因病去世,最终只有姚玉兰一人嫁入了杜家。姚玉兰在杜家很受宠,生下了二子二女,其中杜维善便是杜月笙最小的儿子。
杜维善的出生让杜月笙异常高兴,仿佛遵循着一种规律,最小的孩子总是最受宠爱。杜维善也确实是杜月笙最宠爱的一位,在杜家,他几乎是捧在手心里,生怕摔了。杜月笙总共有七个孩子,但对杜维善的爱护尤为明显,而姚玉兰作为母亲,也自然是对儿子宠爱有加。杜维善从小就跟随父亲,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中有一条原则始终贯穿,那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绝对不能再加入青帮或类似的组织。

这也为杜维善后来的行为打下了基础,然而,杜月笙在杜维善还未成年时就去世了。临终前,杜月笙已经将家产分配好了,然而留下的并不多。随着家长的去世,杜家变得有些支离破碎。一部分家族成员继续留在上海和香港,继续开展原有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则迁往国外,开始经商,日子过得相对顺利。

姚玉兰带着孩子和杜月笙的遗体前往台湾,杜维善在台湾完成了中等教育后,便去了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到了第三年,杜维善开始自己打工赚学费,因为杜月笙虽然曾经声势赫赫,但给子女留下的遗产并不丰厚。杜维善曾在银矿工作过,做过矿工,钻过矿井,还画过矿井的设计图纸。
毕业后,杜维善回到台湾,做了一段时间的地质师。随后,他选择了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并保持着中国国籍。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杜维善多次回国。他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充实。他对古董和钱币有着浓厚的兴趣,成为了一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自1991年起,他陆陆续续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2128枚古钱币。这些古钱币价值不菲,其中许多来自丝绸之路和中亚,堪称珍品。

在杜维善捐赠之前,上海博物馆几乎没有这类收藏与研究。他的捐赠中还包括了380枚萨珊古币,这批古币的价值大约在18亿元左右。杜维善是无偿捐赠这些古币的,他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尽管这笔捐赠对他而言不小,但他坚持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父亲杜月笙为上海再做一点贡献,也算是他父亲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