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到1912年的时期,被历史学界称作“晚清”。晚清,顾名思义,就是清朝的后半段,也可以说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这一阶段,清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显得疲态尽显,既苟延残喘,又不断抵抗外来的挑战。类似其他封建王朝临近灭亡之际的状况,晚清社会动荡不断,各种起义和反抗层出不穷,就像春天的野草,割不尽、除不净。而这些起义之所以接连不断,其根本原因在于清王朝自身统治出现了难以修复的严重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王朝统治根基造成了巨大冲击,南北分离成为现实,民心动摇,南方各省逐渐脱离中央掌控。慈禧曾评价李鸿章是“再造玄黄”的人物,意指他对清朝和中国贡献巨大。然而,从战功角度来看,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以及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才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

曾国藩与曾国荃两兄弟无疑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当时其他清军战斗力低下,江南、江北大营频频被太平军攻破,清王朝的希望几乎全寄托在曾氏兄弟身上。太平天国内部也在改革和变制,一旦成功,清朝可能彻底灭亡,列强干预也难以挽救。

在最后两年的战争中,曾国藩与曾国荃分工明确:曾国藩负责后方支援,而曾国荃则亲自指挥前线湘军,围攻太平天国的重要城市——天京。经过两年多的鏖战,曾国荃最终挖通地道至天京城下,埋下数万斤炸药。点燃后,巨大的爆炸摧毁城墙,天京防御瞬间崩溃,湘军趁乱冲入,外城各门在一天之内被攻下,太平天国的局势彻底破裂。
战争的艰苦超乎想象。曾国荃不仅要应对城内太平军的反击,还要阻挡城外增援部队的进攻。紧张的战斗让他的精神几近崩溃,身体也出现大问题,皮肤大面积生疮、食欲不振,长期失眠。
最终胜利属于曾国荃,而这份荣誉也实至名归。攻下天京后,湘军展开大规模抢掠与屠杀,尽管朝廷不满,却无法干涉。曾国荃本人以秀才出身、性格残酷、贪财著称,他麾下的湘军攻城后常以“搜剿”为名进行三天的抢掠,这是补给和鼓舞士气的方式。
关于天京之战的战利品,许多人误认为曾国荃收获颇丰,甚至超过国库。但根据其幕僚赵烈文的日记,曾国荃本人所得并不多,也未超过其他湘军将领的水平。实际上,他在战争中收获的名声多于财富,他的“老饕”名号,更多源于湘军抢掠行为累积的声誉。
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掠,普通士兵大多发了横财,而曾国荃本人并未真正成为富甲天下之人。经历两年多的高强度作战后,他更需要休整和上奏功劳,而非追逐战利品。不过,由于士兵的掠夺最终归于他麾下,巨贪的名声仍然牢牢贴在曾国荃身上。

上一篇:光脚写真|关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