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帆
4月阳光明媚的一天,登故宫午门入西雁翅楼,不远处便是一面隔墙,透过墙上一圆形漏窗可以窥见展厅内部:一飞天银线宛如悬天曲水,奔泻而下。此情此景便是为纪念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而举办的特展“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上的一幕——雅集。
展厅以S形设计营造出流水般的立体空间曲线(见图),彰显曲水与雅集的渊源。1600多年前,山林之中、水滨之畔,“兰亭雅集”在“一觞一咏”中为上巳节俗注入“雅”的内涵。雅集,成为文化赓续的特色媒介。曲水作为一种标志性形式,由此与雅集密切关联。
“兰亭雅集”后750年,北宋刊行崇宁本《营造法式》,书中出现了“流杯渠图”,将“曲水流觞”以官订的方式由一处自然风景转换为既定的造园内容。在展出的故宫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烫样中,可见一座“禊赏亭”,亭内设计了一条蜿蜒水槽,称为“流杯渠”。这样的存世流杯亭尚有不少,如潭柘寺“猗玕亭”、恭王府花园“沁秋亭”等,它们都是将曲折的溪流河道高度抽象凝缩在几何的咫尺平面中,形成符号化的“曲水流觞”,仿若叠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辨识度的设计类型之一。
曲,是有灵魂的语言,载体可以是水,可以是通幽曲径,也可以是风荷曲院,折射出中国造园区别于欧洲规则式园林的独特美学旨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对中国园林精辟的概括,而“曲”是其中关键的美学语言。
随着时代发展,雅集内容不断演化出流觞宴曲、鉴藏赏玩等人文交往类,以及抚琴拨阮、辩经参禅等修身养性类活动,园林则成为承载这些雅事最主要的空间,此所谓乐之于林泉。
“林泉”,是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诗意表达。园林,则浓缩了人类对自然山水的美好创想。“乐林泉”的主题,意在诠释中外文明在园林中寄托的精神追求。展览以园事为线索,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6个方面,串联起中外园林文化展示动线,并搭配相关展品,如故宫博物院藏“造云石”与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油画《美第奇宫的柱廊和花园》相应,展现中西园林与鉴藏的关系;故宫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前的灵璧石与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中的台地相应,展现中西园林不同的游观体验……它们共同为观者带来一场中西园林的通景对话之旅。
无论古今中西,园林始终回应着人类对精神栖居的诉求,它既是物理空间的营造,更是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镜像与折射。当代的林泉之乐,当能观照更多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高品质追求。
(作者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