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厍村,位于青浦练塘镇,这几年开启了属于它的乡村振兴之路。昨日,看看新闻Knews记者前去走访,探寻它的流量密码。
沿河初放的绣球花、香气四溢的稻香拿铁、错落有致的水乡民宅......焕新变身的东厍村,农文旅打卡点满满。记者探访后发现,这里最大的“卖点”,是村企合作,利用闲置的农宅,将整个村子逐步打造成民宿集聚度假村,从而实现整体运营。
聚焦民宿,并不意味着只是让游客住一晚那么简单,有机农园、露营地等配套的户外体验场所也将逐步推出。打造这个民宿集聚度假村的满山乡遇创始人兼CEO白俊熠告诉记者,度假村的定位是康养。“我们更聚焦银发人群,希望不只是周末,周一到周五都有客人,客人都有不同的体验内容。我们用的方式就是一价全包或者中短期的旅行包。”
目前,餐饮等各种业态已被慢慢引入。在东厍村的主干道上,记者沿路就发现了一家名叫“LE乐208”的洋餐馆。餐馆的主厨麦客来自德国,去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这里,被焕新的东厍村深深吸引,决定留下。
农家的鸡和青浦练塘的特产茭白,在他和伙计们的创意下变成了店里的招牌烤鸡,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烹饪的灶炉是纯原生态的,这个菜式我觉得相当有特色。”
“一个老外在中国农村开店,真的很少见。”
不比城市的网红餐厅,这里没有太多的宣传,但客流却不低。麦客决定在村里再开第二家店。而引入这样的小店,也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在麦客店里工作的顾老伯高兴地跟记者说,在这儿上班离家近,一个月工资能拿到四五千!
当然,村民在这里的获得感远不止于此。东厍村种植绣球花有着悠久的历史,走进村子就能发现四处都是草本、木本各色绣球花,虽未到盛花期,但已经初放光彩。
去年,村里举办了首届绣球花节,未经宣传却成了爆款。三天时间累计吸引了四万游客,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超15万元的收入。东厍村驻村第一书记单俞迪告诉记者,“绣球花节期间村民推出了自家种的蔬菜,还有自己手工制作的粽子等进行售卖。”各种节庆活动,也让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乡村振兴,并非一味追求“新”,在历史留下的“家底”中发掘价值也是门学问。
东厍村的“家底”就非常厚实。除了明代的古桥,元代的古寺、700多岁的古树、金山坟遗址等,还有非遗土布、茭白叶编结,这些在村里的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得到了活态的展示——从古老的工具、娴熟的手艺到与时尚潮品的融合,土布和茭白叶编织成了村民致富的又一法宝。
而这展示空间,也是东厍村将“家底”盘活的缩影。原先是个厂房,在产业搬离后,盘活工业用地,成为了东厍村中充满互动感的空间。
利用自身“家底”、村企合作整体发展、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在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上,像东厍村这样背靠超大城市的上海乡村,还将写出哪些爆款?记者非常期待。
看看新闻记者: 陆周杰 屠佳运
编辑: 陆周杰
视频编辑: 陆周杰
美术编辑: 袁一
摄像: 屠佳运
责编: 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