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晓华
春日江南,层层叠叠的茶山上,嫩芽正悄然冒头、舒展。茶农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既要采新茶,又要完成海外的抹茶订单,从来没这么忙过,但忙得高兴!”宜兴市海康茶叶合作社总经理白志真说。去年12月,该合作社一批3吨重的抹茶粉出口泰国,开启了宜兴首批抹茶粉出口之旅。就在3月18日,又一批10公斤重的抹茶粉也成功“出海”。
凤凰村的茶事绵延多年,老茶农们守着祖传手艺,却总在茶季发愁——春茶卖不上价,夏秋茶又白白老在枝头。几年前,白志真放弃了收入不错的建材生意,组建海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从事抹茶粉研发和销售。白志真说,传统绿茶讲究芽叶完整,而制作抹茶粉则需要将鲜叶经过杀青、烘干、梗叶分离等工序后制成碾茶,再将碾茶经过抹茶球式碾磨机处理,制成细微粉状,因此碾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抹茶粉质量的好坏。由于缺乏经验技术,碾茶质量忽高忽低,收益也不理想。
正当白志真一筹莫展时,借助地方助农行动,宜兴海关着力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通过实施“生产加工—种植基地—标准规范”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将管控端口前移至种植源头,加上省农科院等部门开展精准帮扶,积极指导企业挑选适合茶种,最终碾茶质量稳定向好。
“合作社生产的碾茶,以质量较好的鲜叶为主要原料,可以一芽多叶地采摘,每年春、夏、秋三季每亩茶园累计可生产碾茶500—800公斤,加工抹茶粉450—750公斤,经济效益是单一生产加工普通茶叶的3倍以上。”白志真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合作社生产的抹茶粉也顺势开拓海外市场,海外订单源源不断。今年以来,宜兴海关共监管出口抹茶粉12吨。
“抹茶绿”出海畅通无阻的背后,不仅是传统技艺更迭,更是以创新突破局限。“出口海外的抹茶让茶农变忙了。”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尹娟说,“今年,我们将目光投向中东和南美市场。1—2月,抹茶粉的出口额同比增长69.9%。”
上一篇:湖北英山:茶农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