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至15日,青岛市话剧院原创大型话剧《烟火人间》在胶州市会议中心大剧院连演三场。三天时间,三场满座。观众的热烈反响,让这部扎根百姓生活的作品,与观众的心再次贴近。该剧将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还将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烟火人间》: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小人物,大情怀。话剧《烟火人间》以一座蕴含百年历史的青岛里院为背景,围绕着上世纪改革开放推进中“向阳院”居民的生活展开,娓娓道来普通老百姓在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的各色人生,用小人物的视角折射大时代的变迁。
小院落,大时代。两层楼、六个空间,360度写实机械转台完整复刻了八十年代的里院。让观众在家长里短中看见时代洪流——那些曾被我们遗忘的邻里热络、市井温情,都在舞台上鲜活重生。

小物件,大变迁。舞美细节兼具写实与诗意,观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了怀旧的力量和时代的变迁。
班底强,誉满堂。《烟火人间》由一级编剧廉海平执笔,一级导演黄港担任总导演,一级舞美设计金卅、周正平联合呈现,青年作曲家任安、明家歆加盟助阵。该剧自立项以来,已入选文旅部2022年度剧本扶持工程项目、文旅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等。

口碑燃,共鸣强。向阳院里兼具“烟火气”和“人情味”的鲜活故事让观众自然共鸣。
“《烟火人间》把那些我们人生中不经意流逝的片段,浓缩成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叙事,让人热泪盈眶。”
——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平民史诗”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
“该剧真实细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民族品格重建与传统美德传承,表现出百姓生活的丰富性和现实性。”
——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
“真实得令人动容,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是一部现实、写实、真实的典范之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陈曦
精彩瞬间

红瓦屋顶、黑白电视机、28大杠自行车、煤炉子、水缸搪瓷盆……舞台上矗立的两层小楼,袅袅炊烟升起,几乎是完整复刻八十年代的青岛里院,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时代代入感。


演出塑造了劳模杨老十、干部胡文进、烧锅炉的秦师傅等一群平民百姓的鲜活形象。全剧以杨老十和胡文进这对欢喜冤家的情感延展为主要情节线,娓娓道来普通老百姓在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中的各色人生,用小人物的视角折射大时代的变迁。


杨老十的女儿燕子即将大学毕业,胡文进的儿子吉祥当上了远洋海员,一对青梅竹马偷偷谈起了恋爱。生老病死、红白喜事,家家户户,各有悲欢,剧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处处能让人忆起那些曾经印象深刻、但不被提醒又想不起来的生活点滴。


该剧用戏剧的方式唤起了属于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巧妙地将国家叙事的宏大与个体命运的细腻熔于一炉,它既是一部平民史诗,也是一曲时代赞歌,它让观众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砥砺前行的脉搏。

剧中以细小生活的情节扣人心弦。春节贴福字、放烟花,挨家挨户送饺子的温暖;清晨街坊邻里排队打水、共用一个水龙头的生活琐事;有人辞职“下海”,有人留守岗位,有人追梦,有人守望。


“这哪是演戏呀,分明是把我拉回了大院生活的那些日子。” 观众刘萍说,这些场景不是刻意演出来的,感觉就像真实存在一样,那份温情是真的暖到心里去了。看完心里满当当的全是回忆,像又回了一趟老院,见了一群老邻居。”

演出落幕,但它留下的温暖与感动,却像老里院的炊烟一样,久久萦绕在观众心中。它让我们知道,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烟火气,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谊,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也永远值得我们守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