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摄影报道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踏上这条古老之路的,以及这条古道是如何闯入我的生活的。”4月13日下午, 暮春的宽窄巷子飘着银杏新绿,三联韬奋书店内,一位银发如雪、神采奕奕的外国老者,用流利的中文讲述着她跨越半个世纪的东方情缘。她就是贾和普。此次她带着自己的作品《剑门古蜀道行走记》与读者见面分享,笑容满面,精神焕发,谈起蜀道,眼中有星辰闪烁。这位被誉为“”剑门蜀道文化摆渡人”的美国学者,刚刚完成人生第24次蜀道之旅。
贾和普进行分享
“蜀道候鸟”出书讲述徒步蜀道见闻
自2001年以来,贾和普已先后24次到中国四川的剑门蜀道进行漫游,并以建立网站、著述的形式,向全世界介绍她与古蜀道的故事以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就在今年3月21日,82岁的“蜀道候鸟”、美国友人贾和普带着12位外国友人来到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景区,再访明月峡古栈道,重温徒步蜀道之源。
2015年,贾和普被剑阁县政府授予“剑门蜀道使者”称号;2016年和2017年,她连续两年被任命为“剑门蜀道国际旅游推介大使”。2025年3月19日,剑阁县授予她“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的称号,以表彰她在研究蜀道历史和宣传蜀道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这是该地区首次颁发此类终身大使称号。
在英文著作《剑门古蜀道行走记》中,贾和普详细介绍她在古蜀道上进行徒步旅行的见闻,其中包括沿途的景点、民俗、美食、传统建筑、人文遗址等,对中国几千年的生态保护赞赏有加,并特别收录了十余条蜀道徒步推荐路线,此外还有对古蜀道人文历史的梳理和蜀道徒步的介绍。全书不仅是一份行走指南,更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读者们能够跟随她的脚步,通过她的视角,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巴蜀地区的独特风貌,共同探索古蜀道的神秘色彩和壮丽景观。2024年,贾和普的英文著作《剑门蜀道行走指南》被翻译引进中文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剑门古蜀道行走记》
从一幅画开始的“古老之路”探寻之旅
贾和普与蜀道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2年,当时还是美国一所学院艺术史专业学生的贾和普,在波士顿博物馆的一场文物展览上,见到了来自中国的精美画作、瓷器和青铜器,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其中,唐代画家所作的《明皇幸蜀图》中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引起了她的强烈好奇。她觉得不可思议,“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画中的栈道架在高高的山崖侧面上,当时我天真地认为这是画家想象出来的。” 这次展览后,贾和普决定主修中国艺术,并从此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学和艺术的研究。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贾和普长期订阅中国的画报杂志。20世纪80年代,她在《中国画报》杂志上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四川广元重建栈道的文章,“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的栈道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
1996年,贾和普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的足迹首先遍布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热门景点。然而,她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渴望,想要探访一些远离热门旅游线路的地方,寻访中国传统文化遗迹。起初,她心中略有些忐忑,对于没有常规旅行手册的地方,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成行。就在这时,她发现了一本西方人在1909年徒步穿越中国后撰写的《步行过中国》。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贾和普跟随其中的部分路线,展开了一段别样的旅程。当然,她并非徒步者,而是借助各种交通工具,穿梭于广袤的国土之间。
贾和普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从记者、旅行家、传教士到地质学家在中国的见闻录,她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渴望亲眼见到那些书中描绘的古老文化遗迹。在这样深入的旅途中,她惊喜地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石板古道。1999年春天,在云南的一次徒步之旅中,她偶然发现了一段古代石板路。这段石板路或厚或薄,或长或短,宛如历史的脉络,引领着她穿越时光。她乘车辗转于各地,只为追寻那些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古老道路。
贾和普与读者交流
在寻找石板路的旅程中,贾和普邂逅了诸多令人动容的景象:传统的老建筑在岁月中静静伫立;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仿佛时光从未改变;老年人身着传统服饰,悠然自得;吊桥轻晃,石磨缓缓转动,一切都宛如古老诗篇中的场景,让她感动不已。也正是在这段旅途中,她想起了古画中的广元栈道。怀揣着对历史的向往,她从云南奔赴四川,先至成都,再抵达广元。在当地人的热情指引下,她踏上了翠云廊古蜀道,自此开启了她持续数十年的蜀道探索之旅。
贾和普(左)、王红(右)
川大教授王红点赞《剑门蜀道行走指南》:
记录美好、传递善意
贾和普与蜀道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参与交流的四川大学古典文学教授王红。她透露自己认真阅读了贾和普女士的《剑门蜀道行走指南》,“书中不仅记录古道遗存,更铭刻下无数温暖的相遇。在书中她记录了在旅程中给予她帮助的每一个人:导游、热心指路的人、司机、厨师……并对这些善良的人们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有一次,贾和普女士在旅途中错过旅馆,却有幸被淳朴的农民热情留宿,这种温情的细节,文明血脉里的善意,让人心生温暖。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和事,但那些美好的细节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贾女士书中记录的这种互助关系,以及她对善意的接受和传递,让我深信,无论未来面对何种挑战,互帮互助和传递善意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
贾和普给读者签名
此外,作为古典文学专家,王红教授还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贾和普提到的《明皇幸蜀图》及蜀道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回应。她指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诗人们在这片大地上深情咏唱。剑门蜀道作为其中最艰险、最险峻的一条“诗歌之路”,不仅见证了无数文学作品的诞生,更成为了地理与人文的交汇点,充分体现了“山川与文学相互滋养塑造的文明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