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超江苏 | 朱敏:米芾的书法是个性的张扬,也是传统的活化
创始人
2025-10-14 17:01:44
0

《蜀素帖》局部

北宋书法家米芾(1051年—1107年),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是“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在镇江(古称润州)生活了近四十年,是其艺术创作的重要时期。江苏著名书法家朱敏则将米芾书法风格的形成根源追溯到元丰五年。这一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苏轼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二是米芾造访苏轼。彼时苏轼点拨米芾,别再一味学唐人,要追“晋格”,也就是学二王。这在当时是很具开创性的学书方向,对米芾而言可谓醍醐灌顶。自此,米芾书法又是一变。

聊到米芾,“刷字”是绕不开的标签。朱敏介绍说,宋徽宗曾询问朝野书家的书法特点,米芾评说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东坡“画字”、黄庭坚“描字”,轮到自己时,他直言“我是刷字”。这“刷字”,朱敏老师解析米芾“刷字”深意,一是对当朝书法家书法风格的概括和评价;二是暗含抬高自己的意味,暗含米芾对书法的高度自信与驾驭能力,体现他对书法的驾驭已然自如,是技术与艺术意趣的融合。尤其是他“八面出锋”的笔法,在技术层面的精妙程度,实在是没得话说。

不过,朱敏认为,关于“八面出锋”,有个容易被误解的地方。米芾在《海岳名言》里提到“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他说的是“字有八面”,并非“锋有八面”。所以我们后世理解“八面出锋”,切不可机械地去几何化界定哪八个面该如何运用,核心是要把米芾的笔法用活,灵活驾驭,而非刻板地去理解和复制。

在朱敏看来,米芾的书法,始终充满着灵动与个性。从苏轼点拨他追晋格,到他自成一派的“刷字”风流,都在传递一个理念:书法的创新,源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更源于对个性的真诚表达。这对我们今天的书法学习,依然很有启发。

实习生 冯灵芝 李睿琛 钟国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冯秋红

校对 胡妍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书籍的魅力: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 在现代社会,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重要伙伴。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书推介|刘世德:《〈红楼梦〉... 《〈红楼梦〉版本探微》,刘世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9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中国古典小说...
原创 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韩信与诸葛亮是两位不可忽视的军事巨匠,他们的故事如同两颗耀眼的明星,跨越时空依旧闪...
“淮北为啥不种橘子?”果农:因...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这句古语广为流传。但淮北真的长不出好水果吗? 带着疑问,潇湘晨报记者...
世界名著《丰乳肥臀》文学鉴赏 深秋的河面上雾气氤氲,一个襁褓被水流带到芦苇荡边。上官鲁氏拖着产后虚弱的双腿走近河滩,粗布衣襟上还沾...
记录小店之夜花絮 打卡小店写真... 记录小店之夜花絮 打卡小店写真展览 来“钱报朋友圈”发帖有惊喜 ...
江苏省委书记会见的最年轻外资企... 文/张静文 秋冬之交的金陵城,见证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政企对话。11月12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会...
北京交警:群众通过“随手拍”举... 市民群众通过“随手拍”等平台 举报的交通违法行为 北京公安交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 并持续处理中 1 驾...
绝缘陶瓷检测,检测中心 绝缘陶瓷检测技术 1. 检测介绍 绝缘陶瓷检测是材料科学和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用于评...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每个朝代都会有强大的军队来保护国家,清朝也不例外。尽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