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绘彩,笔墨传薪。10月13日上午,刘宗迪书法艺术工作室落成暨作品展在安化开幕。安化书协、书画院负责人及相关书法艺术界人士等参加开幕式。 刘宗迪书法艺术工作室位于安化县鑫源小区,占地600平方米。现场展出了他本人创作的横幅、条屏、中堂、斗方、扇面、册页等作品近百幅,内容有唐诗宋词、成语警句、楹联古语等,书风端庄秀丽,俊逸雄健。

时光倒回50年前的冬季,天寒地冻。安化县南金乡九龙池白岩山下的一户山里人家,炉灶旁边有位少年拿着小柴棒在地上划划写写。这位从小喜欢练字的少年就是刘宗迪。
从前农村办酒席时,邻里之间需要借贳碗碟、桌椅板凳,所以碗底都有字号,桌椅板凳背面会写上主人名字,便于归还。字写得好的人是受人尊敬的。看到别人写的好字,少年的刘宗迪会盯着看上三五分钟,并在心里默默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好字?从此,小小年纪种下了一颗热爱书法的种子。
高中期间,刘宗迪幸遇一位邻乡的历史老师,他的硬笔书法瘦硬刚劲,学的是颜柳书风。当年乡村缺乏字贴,就把和历史老师的书信当作帖来临摹。
刘宗迪的字写得越来越好,村中人就会说,“某某人的儿子字写得介好,将来定有出息!”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好加上山里人的身体素质,顺利的进入部队锻炼。

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刘宗迪一有机会就会寻师访友,临池不辍。他的书法用笔细腻,结构多变,行气通畅,妍丽飘逸。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后来在卫健委工作,不论工作多忙,刘宗迪一直坚持进行书法创作,写春联、写牌匾、潜心学习各种碑帖。
50余年来,刘宗迪效法先贤,笔耕不辍。从楷书、隶书到行书、草书;从柳、颜、欧,到二王、苏轼、董其昌,心追手摹,力求工整、规范又活泼、生动,创作了《春江花月夜》《前后赤壁赋》《千字文》《道德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300多幅书法作品。
2016年,刘宗迪顺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书法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帛书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益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作品入展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作品展等。

有专业人士认为,“刘宗迪的书法学二王传统、走书法正道,作为山村里面走出来的书家能写到这种程度,不容易,不简单。”
刘宗迪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书法艺术创作和展览的空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刘宗迪说,“这里虽然是我个人名义上的书法工作室,但也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空间。在这里,可以广交朋友,与众多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交流切磋,进一步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他希望通过工作室开展各项活动,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参与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提升书法爱好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同时,也想通过此平台更好地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书画的热情,提升更多民众的审美情趣。
作者 戴仲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