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两口子从黄山回来了,同我在北京宋庄艺术区住一栋楼,几年没见面了,于是我提上月饼上楼看望。他对我带的新画册既提出宝贵意见,又表示赞赏,随后便与我交流起来。
第二天,王琰老师提上小袋子进我工作室说:“小冉,这皮革小包送你爱人,里面几盒好茶送你喝。”然后我俩谈起宋庄的趣事。
在我认识的画家中,王琰最配“画家”这两个字,理由是:
画,画得好,既创新又具现代感。
人长得有艺术范儿,穿着打扮很超前。
尤其是生活方式和个性,都符合艺术家应有的样子。
王琰曾是湖北画院的画家,后来辞职不干,只求自由潇洒。
他不断探索绘画,也不断卖出作品,可挣的钱总被人骗。但被骗一次,他生气一两天就过去了,还常对人说:“人家来骗我,也付出了智商劳动。他要是有钱,怎么会骗我呢?想必是没钱才骗我的吧,我就当救济人、做善事了,大不了我再加班画画。”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让他总是挂着笑脸。
王琰老师在交友上,要是有不如他意的地方,会立马红着脸说:“不给你玩了,没意思!”可过了一天,见面时又会主动打招呼问好。他删过我微信好几次,之后又加回来好几次。总之,他的心态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浪漫。而大师的归宿,往往就在于这份童真、童趣与浪漫,王琰老师做到了。
当今所谓的“大师”们,头衔多得数不清,还纷纷走上生活的舞台,发言的时间比画画的时间还多。所以,仿佛有一列绿皮火车,装满了“政治画家”,在通往轨道上“哐当哐当”地前行。
来源:画家冉崇君
2025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