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国立博物馆
埃及波斯西域犍陀罗艺术巡礼
隐庐艺术生活专栏

隐庐
从事古代艺术品收藏、研究、拍摄交流的平台。致力于通过各朝的礼器与文玩、深层发掘历代的宫廷文化以及文士风骨,将古今文明熔为一炉,提升我们的生活情趣,以达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托保管的文物。
“东洋馆”是1968年开放的新馆,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展出日本以外的东方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品和考古遗物。

古代埃及作品群
此处介绍以木乃伊为中心的古代埃及作品。在尼罗河下游,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开始便建立了富裕的农耕畜牧社会。这一地域因少受外敌入侵,从公元前3150年左右文明诞生起,独自的建筑样式以及美术工艺等富有埃及气息的文明在很长的时间里兴盛不衰。本馆所藏埃及作品的收集是始于明治37年(1904)获赠木乃伊为起点。收集品中包括刻有神圣文字的浮雕、狮头人身女神赛克迈特的雕像、以及能够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的木雕舟及人偶。

古伊朗文物






印度・犍陀罗雕刻
古代印度,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创出种类繁多的神像并通过雕刻形式发展变化,其中心造型是以佛教的始祖释尊(释迦牟尼)为首的佛像。佛像是释尊涅磐约500年后于一世纪中叶分别在犍陀罗和马图拉开始制作的。犍陀罗的佛像受希腊的西方文化影响显著,面部轮廓雕刻凹凸明显并具写实性。马图拉的佛像以印度自古以来的传统样式为主流,富有朝气的表情、丰满的体态为其特征。












古代西域佛教时期艺术
古代西域佛教时期艺术主要指佛教传入西域至佛教在西域衰落期间的西域艺术。“佛教时期艺术”并不是“佛教艺术”的转换称谓,这一时期虽然以佛教艺术为代表,却不是单一的佛教艺术一统西域,而是还有其他宗教的艺术和不属于佛教范畴的民族民间的本土艺术活跃其间。
东京国立博物馆西域专题陈列中,有部分是所谓的日本西域探险的大谷探险队攫取中国新疆的部分文物。大谷探险队的3次考察活动,其收获结集为《西域考古图谱》、《新西域记》等书。其他著作则收录于《大谷光瑞全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