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教学楼五楼,一条由中外大师的艺术经典组成的读画长廊映入眼帘,在其中穿越并细细品味,至尽头走进新锐艺术的天地——摆放着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的华一美术馆,这一过程无处不传递出艺术的生命力和延续。此外,两边分布着艺术工坊、声韵厅及E播空间等功能区,这便是深圳市华一实验学校(下称“华一实验”)构建的立体化、沉浸式艺术教育现场——华一艺术中心。


10月12日,华一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以“向善向美向未来”为主题,安排了包括展览、论坛、演讲、现场教学等八大板块、为期一天的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华一实验美育创新实践。深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处长魏新华,深圳市煜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红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晨星,中国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深圳)、深圳市哲美美育研究院院长李梅一行及深圳市教育界同仁、家长代表与学校师生齐聚华一实验,共同见证这一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标志性成果。
一展一讲解锁校园美育新体验
上午9时起,嘉宾与师生们陆续签到入场,率先走进两场“沉浸式”艺术展览,开启美育初体验:在“源流互质——读画(一)”展区,一群身着正装的“小小导览员”格外吸睛。他们稚嫩的声音里满是专业,从画作背景讲到艺术手法,将静态的画面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参观嘉宾都为这份“少年艺术范儿”鼓掌点赞。

另一边的“塑・象之间”展览中,余晨星携青年艺术家为到场领导嘉宾讲解美术馆的作品,从创作的初心到作品的形状及肌理,讲解把泥土的温厚、金属的刚毅、石膏的纯粹变得可感可知,让大家触摸到雕塑艺术独有的温度与力量。
政企校协同绘就美育新图景
10时许,揭牌仪式正式开始,华一实验举办方代表谢红鹰以“共建、共享、共创”为核心,就华一美育理念进行致辞。她特别强调,艺术中心绝非“静态展厅”,而是图画长廊、美术馆、声韵厅等六大场景联动的 “美育实践空间”——在这里,孩子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创造者,能在互动中真正读懂美、创造美。
《深圳市华一实验学校美育蓝皮书》也在仪式中正式启动,华一实验校长付永红从政策导向到“四全”美育体系(全员覆盖、全科融合、全域实施、全社会拓展),再到2025-2030年三阶段发展规划,条理清晰地介绍华一美育的长远构想,展示了学校深耕美育的决心。
余晨星以“艺术教育的未来价值”为切入点,提出“艺术是开启心灵的万能钥匙”。他表示,期待孩子们在雕塑展中打破“标准答案”的束缚,用好奇与探索解锁对世界的多元认知。

魏新华对华一艺术中心给予高度认可,称其为“深圳艺术教育生态的重要补充”,并寄语中心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艺术人才的孵化平台、全民共享的艺术空间”。
致辞尾声,一场“聘书授予仪式”将氛围推向小高潮。付永红为余晨星、李梅、牟森三位教授颁发“艺术导师”聘书,政企校协同的美育师资联盟正式成形,为华一美育注入强劲专业力量。随后,魏新华、黄宏武、谢红鹰等领导嘉宾共同上台,在全场掌声中为艺术中心揭牌。
一论坛一对话共探美育新路径
上午11时,一场聚焦“高校美育资源如何助力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的论坛,在华一艺术中心・声韵厅火热开启。


论坛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主持,开场便点明核心议题,迅速点燃交流氛围。在“嘉宾主题分享”环节,余晨星教授、李梅教授、何云校长、聂士昌博士结合自身实践,从高校资源下沉、校本课程开发、跨学科融合等角度,分享美育落地的“干货经验”,为中小学美育提供新思路。
最令人动容的是“多方对话”环节。学校管理者万剑波、教师代表朱嘉玲、家长代表吴佳慧妈妈与学生代表廖非凡同台,围绕“美育落地的难点在哪?”“家校社如何协同发力?”“孩子需要怎样的美育?”等真实问题展开热议。家长说“希望艺术能让孩子更快乐”,学生说“喜欢自己动手做艺术的感觉”,教师说“需要更多专业资源支持”——不同视角的碰撞,让美育需求更清晰、方向更明确。
最终,论坛凝聚出“建立联动机制、打造示范案例、强化评估反馈”的行动共识,为中小学破解美育落地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华一方案”。
以美为帆奔赴未来新征程
从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理念传承,到中国美术学院优质资源的下沉赋能;从“小小导览员”“小小策展人”的实践创新,到“四全”美育体系的系统构建……华一艺术中心的开幕,不只是一座空间的启用,更是一种“以美育人”新生态的启航。


据了解,华一实验将以艺术中心为载体,在2025-2030年间稳步推进美育计划:从完善硬件配置、搭建课程框架,到打造区级美育特色学校,最终向 “市级美育品牌”迈进。正如董事长谢红鹰所说,“美育是久久为功的事业”,华一实验以耐心与坚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美而行、向善而立、向未来而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韦海萍
华一实验光影华韵·影音社社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