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淡滨尼社区的一间活动室里,锯木声、刨木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几位居民围坐在工作台前,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打磨手中的木块,新加坡商人吕文扬也拿着砂纸,和大家一起为小木凳做收尾处理。这间由他创办的“木艺温情”社区木工学堂,如今已成为居民们交流互动、释放创意的温馨空间。在吕文扬看来,木工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连接邻里情感、丰富社区生活的纽带。

创办社区木工学堂的想法,源于吕文扬对社区生活的观察。他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邻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不少居民闲暇时多是独自在家,缺乏互动的社区显得有些冷清。“社区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地方,需要一个能让大家聚在一起的平台。”一次偶然的机会,吕文扬接触到木工手作,发现锯、刨、打磨的过程能让人静下心来,还能在协作中增进感情。于是,他决定在社区创办木工学堂,让居民们在体验木工乐趣的同时,拉近彼此的距离。
为了打造专业又温馨的木工学堂,吕文扬精心筹备。他出资购置了齐全的木工工具和安全设备,划分出教学区、实践区和展示区;邀请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担任常驻教师,还定期邀请专业设计师来开展创意指导。学堂开设了不同难度的课程,从基础的筷子、书签制作,到进阶的小板凳、置物架打造,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考虑到老年人和儿童的安全,学堂特意准备了适合他们使用的迷你工具和防护装备,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放心参与。
木工学堂不仅是学习手艺的地方,更成了社区的“情感驿站”。在这里,年轻人向老年人请教打磨技巧,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创意设计,邻里之间的隔阂在共同创作中逐渐消融。居民王大叔笑着说:“以前和邻居只是点头之交,现在一起做木工,聊得越来越投机,周末还会约着一起喝茶。”学堂还定期举办“木艺成果展”,将居民们的作品集中展示,不少作品还被用于社区公共空间的装饰,让大家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如今,“木艺温情”社区木工学堂已成为淡滨尼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吕文扬计划在其他社区复制这一模式,并结合不同社区的特点增设陶艺、编织等手作课程。他说:“社区的温度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希望通过这些学堂,让更多社区充满温情与活力。”从商界精英到社区生活的“营造者”,吕文扬用木工学堂为邻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社区在木艺的香气中充满欢声笑语,书写着邻里和谐的美好篇章。
上一篇:汕尾陶瓷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