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许多开国将领都写过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是个人一生的总结,也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在写回忆录时,很多将领都有一些顾虑,担心别人会觉得他们是在为自己树碑立传。

陈士榘上将晚年时曾与儿子有过一段对话。儿子希望为他写一本传记,而陈士榘则表示:“写出来大家会说你在替老子树碑立传。如果真要写,得写真实的,而且最好等我死后再写。”
陈士榘在战场上的成就无疑是辉煌的,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大战区的参谋长,独立指挥作战,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同级别的参谋长,如西野、东野和中野等。华东野战军组建半年后,开始分兵作战,12支纵队分为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内线兵团进一步分为两部分,由谭震林和许世友分别指挥;外线兵团则由陈粟和陈唐分别指挥。到1948年初,华东野战军又被分成4个兵团,许世友负责山东兵团,韦国清负责苏北兵团,陈士榘负责陈唐兵团,粟裕则组建了一个兵团继续作战。
陈唐兵团下辖3纵、8纵和10纵,这三支部队原本是山东军区八路军部队改编而成,其他部队则是新四军的部队。陈士榘曾担任过115师和山东军区参谋长,还曾是渤海军区的司令员。
1947年,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陈士榘指挥部队在鲁西南地区配合作战,支援刘邓大军。部队进入鄂豫皖后,陈唐兵团继续在豫皖地区与刘邓部队配合作战。1948年,陈士榘和陈谢集团联合攻打洛阳,指挥3纵、8纵成功突破敌军防线。随后在淮海战役中,他又指挥部队与刘邓大军共同作战,击败了黄维兵团。在这段时间里,陈士榘是几大战区参谋长中唯一一个能独立带兵作战的参谋长。

尽管刘亚楼的能力不容小觑,他在东北战场主要负责战役的实施,而在平津战役时,他才第一次独立指挥战役——天津攻坚战。毛主席多次提到,陈士榘是那个时代最出风头的将领之一。
陈士榘曾多次在儿子面前表示,自己虽然一生打了许多仗,但是否算得上政治家不好说,作为军事家也不简单。尽管他晋升为上将,但他总觉得自己未曾完全达到军事家这个标准。儿子则认为,陈士榘的战绩完全能够胜任这个称号。
实际上,陈士榘曾经写过《天翻地覆三年间:解放战争回忆录》,这本回忆录主要回顾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成就。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这本书没有涉及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其实,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陈士榘长期担任参谋长,独立指挥作战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这些时期的战绩相对较少。
回忆录与传记有所不同,回忆录通常是由个人自己编写,往往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既有感性的内容,也有理性的分析。而传记则是通过他人来写,往往对人物有一定的美化,特别是在突出人物的作用时,强调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当陈士榘的儿子想为他写传记时,陈士榘则表示了一些顾虑,担心别人会认为儿子是在为他树碑立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