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安吉的山水间,藏着一位以笔墨为魂的书法家——乔芝春。他生于1964年,字赤炎见性情,号“绝壁干天”显风骨,斋名“蕴和轩”蕴温润,从名号间便可见其与书法相融的人生意趣。
乔芝春的书法之路,始于外祖父朱凤林的启蒙。这位毕业于金陵大学、师从陈嵘先生的饱学之士,在他六岁时递去了第一支毛笔。从此,宣纸上的墨香成了他童年最恒久的陪伴,临帖成了每日不变的功课。寒来暑往,晨光暮色里,小小的“蕴和轩”中,他一笔一画临摹碑帖,不仅练熟了横竖撇捺的技法,更在与古人笔墨的对话中,埋下了对书法的赤诚热爱。这份“临帖不辍”的坚持,为他的“墨韵”打下了最扎实的根基。




笔走龙蛇,墨韵华章——乔芝春书法艺术评论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审美积淀与精神追求。乔芝春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书坛中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观其楷书作品,能感受到他对唐楷的用心揣摩。欧阳询的险峻严谨、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柳公权的骨力劲健,在他的笔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又能融合自身理解,形成端庄而不失灵动的楷书风格。笔画规整,结构匀称,却并非刻板地复制,而是在每一个点画的起收、转折之间,融入了自己的笔意,让楷书既有“法”的严谨,又有“意”的鲜活。



草书创作中,乔芝春先生对张旭、怀素等狂草大师的作品也多有涉猎。虽然他的草书并非一味追求狂放不羁,但在笔画的连绵、气势的营造上,能看到狂草的影响。线条的粗细变化丰富,墨色的浓淡干湿相生,在奔放中蕴含着控制,在洒脱中体现着功力,将草书的“逸”与“神”巧妙融合,展现出对草书艺术高度的理解与驾驭能力。这种对传统的深入溯源,并非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探寻与把握。乔芝春先生在传统的土壤中深耕细作,为自己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他的作品无论何种书体,都能透出一股醇厚的传统韵味。


在深厚的传统根基之上,乔芝春先生的书法作品又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是他艺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他不满足于对古人的亦步亦趋,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用笔来看,他的笔法灵动多变。起笔时,或藏或露,变化自如;行笔时,疾徐有度,提按精准;收笔时,或放或收,意韵悠长。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感。这种用笔的灵动性,使得他的作品避免了单调与僵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结字方面,乔芝春先生善于在传统结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变形与夸张。或拉伸某一笔画,使字的形态更显修长;或紧缩部分结构,让字的重心更为稳定;或改变部件的位置,使字的布局更具新意。这种结字的变化,并非是为了求新而求新,而是基于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在平衡与变化之间寻找最佳的契合点,让每个字都独具韵味,耐人寻味。


章法布局上,乔芝春先生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无论是横幅、竖幅,还是斗方、对联,都能根据内容与形式的需要,营造出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章法效果。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时是茂密的布局,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有时是疏朗的安排,让人觉出空灵通透之美。墨色的运用也颇为讲究,浓墨的厚重、淡墨的空灵、枯墨的苍劲,相互映衬,为章法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视觉效果,使得整幅作品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引人入胜。


乔芝春先生的书法,用笔圆润流畅,犹如丝绸般顺滑。他继承了书法的笔法精髓,却又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起笔多以藏锋为主,含蓄内敛,行笔过程中笔锋始终保持中锋行笔,使得笔画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收笔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展现出高超的用笔技巧。在书写过程中,他对笔锋的控制极为精妙,无论是长横、竖画,还是转折之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




乔芝春先生用笔灵动,笔画粗细、轻重变化自然,使线条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结字不拘泥于规整,在传统法度中融入巧思,字形或展或收,姿态多样,营造出活泼又不失雅致的视觉效果。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布局和谐,整体气韵流畅贯通。将秦观词中那跨越星河的浪漫与深沉的情思,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传递出独特的文人雅韵与艺术感染力,展现出书写者对书法与诗词的双重理解与表达功力。




乔芝春先生的行书作品,书写诗词意境悠远。字体流畅灵动,兼具规整与潇洒。布局疏密有致、错落呼应,墨色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是颇具感染力的书法佳作。墨色运用更是点睛之笔,浓淡相宜的墨色层次,让作品更具质感。浓墨处的笔画厚重有力,似有千钧之力;淡墨处则灵动透气,增添了几分轻盈之美,这般墨色的巧妙搭配,使整幅作品在视觉上层次丰富、韵律十足,全方位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染力,堪称一件优秀的书法艺术佳作。




乔芝春先生的书法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技巧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为基,以鲜明的个人风格为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魂,在书法的天地中自由翱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书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当代书法创作的道路,也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乔芝春先生会继续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深耕不辍,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增添新的光彩。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