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的学习进程中,拜师环节关乎根本方向的确立。当今书坛乱象丛生,江湖书法与丑书之风盛行,若误入此类师门,不仅难以触及书法精髓,更可能偏离正道。因此择师需恪守三大准则:
其一,学问根基决定艺术高度。书法绝非单纯的笔墨技法,其灵魂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真正的书家需通晓文字源流、文学经典与美学理论,方能将人文精神注入笔墨。那些鼓吹"形式至上"的江湖大师,往往暴露出文化底蕴的匮乏,其教学必然导致传统文脉的断裂。学者当选择兼具学术涵养与实践能力的明师,在临池研墨中体悟"书以载道"的真谛。
其二,人格修养映照书品境界。古人云"心正则笔正",为人处世的气度直接影响笔墨的格调。若导师汲汲于名利炒作,惯以奇装异服哗众取宠,其作品难免沾染浮躁之气。而德艺双馨的师者,必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传道授艺,在笔法训练中渗透修身之道,使学生既得技法精要,更悟品格修为。
其三,传统根基乃创新前提。创新若脱离法度便成无本之木。当下某些"大师"鼓吹颠覆传统,实为掩盖自身临帖功夫的缺失。优秀的导师必深谙书史脉络,能引导学生精研《书谱》《祭侄稿》等经典,在掌握笔法结字规律后,方谈个性表达。如米芾"集古字"而终成大家,印证了"入古愈深,出古愈新"的艺术真理。
书法教育本质是文脉传承,择师如择路。唯以学问为灯、品德为尺、传统为基,方能避开江湖迷雾,在墨香中抵达艺术的真境。那些标榜捷径的喧嚣者,终将在历史长河中显露出苍白本质。
段俊平先生书法作品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著名管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DG)客座教授,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著有《大道行简》,《企业幸福力》《中国管理往事》,《传承的力量》《从卓越到中庸》等中国化管理系列畅销书。发表500多篇国学管理论文,2014年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2015年被众多媒体及网上投票评为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