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锹甲大图鉴》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图书馆十德堂讲堂举办。作为“全国科普月”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场发布会吸引了众多昆虫爱好者、科普专家及市民读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部凝聚十年心血的科普力作问世。
新书《中国锹甲大图鉴》封面。主办方供图
科普新书发布
填补锹甲图鉴空白
重庆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游滨在致辞中指出,我国作为锹甲资源丰富的国家,长期以来缺乏一部系统、专业且通俗的锹甲图鉴。《中国锹甲大图鉴》的出版,正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全书收录中国锹甲34属369种,配以3000余张高清图片,既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也是普通读者走进昆虫世界的钥匙。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张洁强调,科普的核心在于让科学“活”起来。该书以严谨的学术基础和生动的呈现方式,成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可读、可感、可爱的内容,是科普创作的优秀典范。
十年磨一剑
从热爱到专业的蜕变
现场,作者詹志鸿以“我与锹甲的十年之约”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高中时期萌生写作念头,到海外求学期间坚持收集资料、拍摄标本、核对文献的艰辛历程。
作者詹志鸿作分享。主办方供图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他不仅深入野外采集锹甲样本、反复练习标本整姿,还通过阅读海量原始文献确保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拍摄环节采用专业相机进行“背面、侧面、腹面”三视角堆叠拍摄,每个物种平均呈现8张图片,最大程度还原锹甲的形态细节。写作中更是逐字逐句核对,邀请专家学者和“虫圈”好友共同校稿,解决“名称统一”“鉴定错误”等问题。
詹志鸿总结该书的三大特点:首部由中国作者编写的系统性锹甲科普图鉴;首部以多角度、多样本、多形态展示锹甲的图鉴;首部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的锹甲指南。
专家对谈
聚焦科研与科普融合
发布会特别设置专家对谈环节,由张洁主持,詹志鸿、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张峰、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张燕宁三位嘉宾围绕“锹甲研究的学术价值”“科普阅读对青少年的影响”“昆虫研究的挑战与前景”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张峰指出,锹甲研究对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的出版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基础资料。张燕宁则从科普传播角度出发,强调线下活动、趣味展览等形式在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中的重要作用。
互动环节中,读者提问踊跃,问题涵盖锹甲品种偏好、创作心路、研究瓶颈等方方面面。专家们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青少年积极走进自然、勇于探索科学,在兴趣中坚持,在热爱中成长。重庆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谭进表示,将持续推动科普出版,策划更多优质图书与线下活动,助力全民阅读与科学普及。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联合主办,南京图书馆、南京市玄武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科学大众》杂志协办,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支持。(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