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素为风雅
连日来,江西高校学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青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
用火热实践传承文化薪火
深入基层一线
走进社会课堂
在“学、讲、研、践”中
读懂省情社情民情
在知行合一中
锤炼过硬本领
深刻感悟“两个结合”的真理力量
深入践行“文化使命”的青春担当
好山好水江西茶
千年荣光赣鄱韵
本期让我们沿着
“茶叶”文化主线路
与学子们一同
深入茶园, 走访古市,体验技艺
品香茗,听典故,探古道
在茶香中
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山野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理念
华东交通大学
暑假,华东交通大学“火车头”电气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队以“茶叶”文化为线路,前往庐山市海会镇,深入庐山云雾茶场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千年茶脉的守正创新之道,赋能庐山云雾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队深入基层,走访当地村民、茶文化非遗传承人和游客,调研当地茶旅融合经验做法,队员们与村民话家常,倾听茶事春秋;与非遗传承人聊发展,询问茶叶品牌规模、经济效益;与游客议茶旅,收集他们的体验感受、改进建议,力求为当地茶文化可持续发展和“绿叶变金叶”致富之路提供实践经验与实用建议。
实践队走进海庐茶博园,了解采茶制茶技艺传承与创新。在非遗传承人阚师傅陪同下,队员们深入茶垄,学习辨认鲜叶、掌握采摘手法;在国家级科技小院,参与茶叶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非遗制茶技艺。大家边学边问,边做边悟,从每一道工序中亲身体会传统制茶技艺的繁复精妙,围绕庐山云雾茶如何实现致富增收、带动乡村振兴开展座谈交流,在劳作中传承非遗文化,以实践助力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暑期大思政实践之行既是一次茶文化体验之旅,更是一堂鲜活且深刻的“思政课”。队员们从学习茶文化与当代茶旅融合模式,到参与茶叶采摘与非遗制茶技艺实践,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庐山云雾茶所承载的千年文化底蕴,提升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7月2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乐舞茶香·青春赋能”暑期大思政实践队赴江西九江海庐茶博园,开展为期两天的茶文化寻根与茶艺探索之旅。队员们通过“沉浸式采茶制茶+深度文化感知”模式,从“耳闻”到“亲历”,在触摸茶叶、品鉴茶膳的过程中,深入探寻庐山云雾茶的文化根脉与传承智慧。
实践队在茶农指导下系统学习“留叶采”传统技艺,挎着当地竹农手工编织的竹篓穿行茶垄,切身感受“竹篮盛露茶更香”的生态哲学。鲜叶采回后,队员们亲身体验茶叶从“摊青—杀青—揉捻—理条—提毫—烘干”的全流程制作。松木柴火杀青、双掌揉捻、山风提毫,队员们感悟“物尽其用、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思考如何古为今用,助力现代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漫步庐山茶村,队员们发现当地正以茶为媒推动美食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创新研发的云雾茶膳系列,将云雾茶清新甘醇的风味融入传统菜肴,既保留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以茶促食、以食兴茶”的融合发展新思路。
赣南师范大学
今年暑期,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探古村·育新人”暑期大思政实践队奔赴江西省全南县,开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擂茶为主题的“文化赣鄱行”活动。队员们通过深度调研、体验制作与创新实践,探索这一千年技艺在当代的传承发展与文化价值。
在千年古村雅溪,队员们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擂茶制作技艺,了解其作为客家人“生存密码”的历史渊源与养生智慧。在全南县文化馆,他们调研了当地通过建立档案、培养传承人、开发速溶擂茶产品等方式对擂茶技艺进行保护与推广的做法。
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制作了《30秒看懂千年擂茶》短视频,生动讲述擂茶故事;并将调研内容转化为“茶叶凉扇DIY”等特色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公益教学,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从唐宋茶臼到青春掌心,一碗擂茶联系起古今。赣师大学子以“文化解码-创意转化-社会赋能”的实践模式,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照亮了文化自信的来路与归途。
景德镇学院
暑期以来,景德镇学院“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茶叶文化”实践队深入浮梁茶乡,循着茶马古道的历史辙痕,通过领导宣讲、专家报告、茶园躬耕、工坊研学、企业调研、文旅探访,将专业实践、非遗传承与文化解码深度融合,用青春的足迹书写了一份浸润着茶香与初心的暑期大思政答卷。
制茶工坊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潘齐顺在高温铁锅前,手把手教授绿茶杀青的火候把控。队员们轮流上阵,在摇筛去末时感受“去粗取精”的细致,在竹盘揉捻时体会“力道分寸”的讲究,从亲手制作的栗香茶汤里体味“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午后的大唐茶市,令队员们仿佛穿越到繁荣的大唐。现代舞台艺术将“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繁华历史记忆重现眼前,大家认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对文化根魂的守护。
实践队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西茶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实践与传承”为题,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展开,讲述了江西茶文化的历史底蕴、茶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的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课堂走向茶园,党委副书记、校长熊震宇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瓷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鼓励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以文化为纽带,用专业讲好中国茶故事,让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他期许大家要在绿浪翻涌的茶园里,读懂“绿水青山”;在烟火升腾的村落中,触摸“文化脉动”;在青春丈量的大地上,思考“青年担当”。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暑假期间,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竹溪村的万长山茶园,开展了一场以“茶叶”为主题的“文化赣鄱行”。
实践队深入茶园,探寻茶叶背后的故事,承续千年茶香文脉,让古法制茶技艺在时光里焕彩,为乡村振兴注入醇厚绵长的文化动能。在茶农指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采茶流程。“采茶讲究‘一芽一叶,指腹轻提,不能带蒂’”,简单的口诀背后,是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更是对自然馈赠的尊重。看似简单的“轻捏芽头、手腕轻抖”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精髓,许多采茶人正是凭借这门“绝活”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从摊青到杀青,从揉捻到烘干,每一个制茶步骤都蕴含着独特的技艺和智慧,而乡村振兴正需要年轻人传承这样的传统技艺,让茶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8月27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燃野菁菁”暑期大思政实践团来到了修水县漫江乡,学子们穿梭于茶山、纪念馆与工厂之间,开展了一场红色教育与绿色产业交融的深度茶文化体验之旅。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红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漫江红茶叶基地,队员们见识了宁红茶“条索紧结、香高味醇”的独特品质,系统了解了其成为中国历史名茶且蜚声海外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亲眼见证了“一片茶叶到一杯香茶”的蜕变。
实地参观制茶流程,队员们感叹,“没想到一杯红茶要经历如此复杂的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茶人的智慧与匠心。
漫步于漫江的生态茶园,层层叠叠的茶垄依山就势,勾勒出大地的绿色韵律。站在茶山制高点极目远眺,不仅惊叹于自然造物的神奇,更深刻体会到“茶香深处是匠心”的真谛——这一片绿叶从枝头到茶杯的旅程,凝聚的是无数茶人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坚守。
江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月2日至7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师生前往遂川县,开展主题为“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师生们来到遂川县狗牯脑茶文化展示馆,参观学习“两次杀青、两次揉捻”的非遗制茶工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和时代价值有了直观认识。
在遂川县汤湖镇,师生们深入狗牯脑茶核心产区茶园,老茶农李师傅亲自示范采茶手法,细致讲解种茶技能。李师傅说,看云识天气是老茶农的必修课,这让气象专业学生真切感受到“气象赋农”在茶叶生产环节的重要作用。
师生们带着亲手采摘的鲜茶叶走进标准化的制茶车间,听李师傅详细讲解制茶工艺流程,示范炒茶手法,手把手教授炒茶技能,令大家深刻领悟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科技密码与文化底蕴。在井冈山市光明乡汉头村,气象专业学生为村民开展气象科普,耐心教老人查看“农事气象”,面向儿童开展红色绘本共读、气象科普小实验等活动。
此次“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师生在遂川领悟绿色理念、感悟思想伟力,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强国使命。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教育系“星火筑梦,青春力行”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庐山市海会镇,开展以“探茶韵谋发展,展青春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庐山东门茶厂,负责人向师生们系统介绍了茶厂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了茶叶种植的历史渊源,以及当前与茶农合作的经营规模;还围绕茶叶年产量、销售渠道及市场影响因素等专业内容,进行了翔实分享,使大家对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模式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走进东林雨露茶园,师生们仔细观察茶树的生长形态,感受茶叶的生长环境,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茶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来到海庐茶博园,师生们实地参观了茶叶种植园、生产车间,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序、销售渠道,近距离观察茶叶的储存、生产加工过程,亲自体验了茶饮等产品,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与茶产业的蓬勃活力。
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等形式,师生们了解茶叶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亲身体验制茶工艺,用心感受茶文化魅力,以“茶旅融合”发展模式为核心,积极探索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与实践力量。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今年暑假,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悟真知,于赣鄱间筑梦行。
在婺源林生茶园基地,师生们在茶园里认真聆听茶艺师讲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养护知识,深入了解婺源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领略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茶文化展示馆,制茶师将师生采摘的鲜叶现场制茶,通过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最终形成独特的茶叶。制茶师精湛的手法让师生们大开眼界,被制茶工艺的精妙所折服。
在泡茶教学环节,茶艺师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和脉络,从茶具的选择、水温的掌控、泡茶的手法到敬茶的礼仪,每一个细节都耐心传授并亲自示范。师生们认真聆听,通过观察、闻香、品味,亲身感受不同茶叶的独特魅力。
此次“文化赣鄱行”,是学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江西婺源茶叶职业学院
7月10日,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草木间”文化探访暑期大思政实践团队,走进“万里茶道”重要遗存点——婺源县思口镇龙腾村。在这方承载着中华茶文化辉煌印记的土地上,一场浸润着历史芬芳与时代脉搏的思政微课悄然开讲。
走进龙腾村,师生们穿行于古巷,观察一砖一瓦、聆听一情一境,对龙腾村承载的茶贸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知。在龙腾村文化史馆,师生们认真观看珍贵文物、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系统了解龙腾村茶文化渊源、古村落保护成就及乡村振兴发展历程。行至龙腾村古码头,茶箱垒叠、商贾如梭的运输盛况宛然在目,大家对茶文化在促进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校党委书记李华龙以老校长方翰周先生的赤诚足迹为生动教材,深情讲述了他一生爱国、矢志创新、实干兴茶的茶人担当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脉络中叩问时代责任,激扬奋进力量。勉励学子们既要有“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责任担当,更要有“三杯清茗论天下”的文化自信,用科技赋能茶产业、用匠心守护茶文化、用情怀服务茶农乡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茶香传奇。
“曾以为万里茶道只是教科书上的地图符号,今天站在‘活态’的节点上,真切感受到了‘草木间’蕴藏着的磅礴文化力量。”茶文化专业学生感叹。这堂万里茶道上的思政课,是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触摸中华茶文化根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感悟先贤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
来源:省教育厅综合自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