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激浪派是一种怎样的艺术流派?伴随西岸美术馆与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重量级年度特展“偶然!激浪派!”的开幕,国内观众有机会饱览这一现当代艺术史中的传奇一章。
9月26日至明年2月22日,“偶然!激浪派!”将作为国内首个全面、系统性梳理激浪派的大型展览登陆西岸美术馆,通过黎蓬皮杜中心200余件馆藏真迹,从艺术起源、发展脉络与创作核心等维度完整呈现这一20世纪极具先锋性和颠覆性的艺术流派,为国内观众揭开这场跨世纪、跨领域的艺术变革的面纱。
负责本次展览策展的法国蓬皮杜中心策展人费雷德里克·保罗介绍,激浪派(Fluxus)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欧美,它一方面继承了一战时期达达主义“反理性”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尝试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精英与大众的边界,让艺术不再局限于昂贵的画布与雕塑,日常的储物盒子、衣架、儿童游戏甚至人类的沉默与呼吸都能成为艺术的表现载体。
曼·雷,《达达团体》,1922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激浪派艺术的诸多成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而是来自化学、经济学、音乐、设计、人类学等多元领域。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创作者打破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学科壁垒,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观众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
约瑟夫·康奈尔,《博物馆》,1942年
记者了解到,此次西岸美术馆“偶然!激浪派!”特展中,中国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观念艺术之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激浪派创始人乔治·麦素纳斯(George Maciunas)、“社会雕塑家”约瑟夫·博伊斯、“女性主义艺术先行者”小野洋子(Yoko Ono)、现代摄影先驱曼·雷、“简约音乐代表”拉蒙特·扬、“事件艺术代表”乔治·布莱希特等达达主义与激浪派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品,以及多件致敬“前卫音乐革命家”约翰·凯奇的作品。展览中还不乏“空间主义创始人”卢齐欧·丰塔纳等与激浪派产生精神共鸣的先锋艺术家的作品。
罗伯特·费里欧,《等效原则:做得好,做不好,没有做》,1968年
保罗介绍,此次展览划分为11个章节,其中前3个篇章“谱系”“他们如何相遇?”以及“究竟何时发生?”等,溯源了早期先锋运动的思想根基,接着以“事件乐谱”以及文献档案等形式还原了激浪派全球传播的时序与路径。展览后半部分通过“平凡生活”“盒中之盒”“国际象棋与其他游戏”“无限时空”“保持沉默(致敬约翰·凯奇)”“演绎,展示”以及“破译”等章节,深入探寻激浪派的内核。最后,以主题为“进入出口”的章节收尾,在展览结束的同时开启观众内心的“思维剧场”。
罗伯特·布里尔,《66》,1966年
西岸美术馆方面介绍,作为该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新一轮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首个特展,“偶然!激浪派!”期望构建东西方艺术对话的新方式,因此吸纳了“厦门达达发起人”黄永砯以及多位中国当代观念艺术家的作品。观众在本次展览中能观赏到耿建翌、尹秀珍、施勇等本土艺术家的多件代表作。
“中国艺术家的加入丰富了激浪派的叙事维度,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先锋派谱系中的独特位置。”保罗说。
约瑟夫·哈特维格,《国际象棋套装》,1923-1924年
西岸美术馆位于徐汇滨江,是“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公共文化场馆之一。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开展国际合作的美术馆机构,2023年,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达成新一轮五年展陈合作,并签署2024年至2029年续约协议,成为国内文化艺术领域合作级别最高、合作周期最长的中外文化交流项目。
西岸美术馆方面介绍,与蓬皮杜中心开启新一轮合作以来,双方持续探索丰富中国本土“现当代艺术史”的选题空间。此次激浪派特展正是遵循这一目标,在引进国际前沿内容、深耕现当代艺术史的基础上,融入中国视角和本土艺术内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通。
展览期间,西岸美术馆将推出诸多与“事件乐谱”、行为互动、游戏等非常规艺术形式相关的公共文化项目,在与蓬皮杜中心合作的第二个五年,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深化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原标题:《杜尚、博伊斯、小野洋子…200+蓬皮杜真迹空降!国内首个激浪派大展来了》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西岸美术馆
本文图片来源:蓬皮杜中心;西岸美术馆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