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约两千名代表到场,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开幕式上发言,当众点名台海局势,强调“解放军是捍卫国家统一无坚不摧的力量,随时准备挫败任何外部武力干涉”。这番话让美国代表无声,赖清德之流更是噤若寒蝉,既是对岛内“台独”势力的警告,也向国际社会释放明确信号:台海问题容不得模糊与虚伪,美国若干预,必须算清楚风险和代价。
本届论坛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会,包括媒体和观察员在内,规模约1800人。美国代表坐在台下,面对董军的发言,只能静默。台独挑衅和公开硬碰硬是两回事,而解放军展示的战略威慑力让任何擦边球显得无效。过去,美国把台独当作棋子遏制中国发展,但紧急情况下,第一个被舍弃的正是这些棋子。
就在论坛前,美“在台协会”发布所谓“中国台湾地区地位未定论”,掏空“一中原则”,给赖清德等人站台。这种操作在董军发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解放军退役中将何雷进一步解读台海态势,他指出,中方展示的武器并未明确针对“武力收台”,大陆始终希望和平统一,如非不得已,常规武器足以取得目的,并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胜利。话虽含蓄,却给台独势力明确警告:分裂道路就是绝境。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施灿德在论坛上表示,中美避免冲突是首要任务,否则全球将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其言论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冲突”的声明呼应,显示美方对华政策正在微调,从“战略模糊”向务实谨慎转变。特朗普时期“美国优先”思维仍在延续,美国不再为中国台湾地区承担无条件风险,而是将焦点放在经济和全球战略利益平衡上。
台美关系微妙变化也反映在经济领域。台积电加速在美布局,投资1650亿美元。中国台湾地区农产品代表团在美签署采购意向书,未来四年采购超过100亿美元黄豆、玉米、小麦和牛肉。显示美国对台合作仍在,但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而非无条件承诺。美国通过贸易、关税、产业布局,将风险分散,迫使中国台湾地区增强防务和经济韧性。
台独势力过去惯于亲日媚美,选择性解读历史,用“中国台湾地区地位未定”搪塞民众,但从董军发言到退役将领分析,再到美方谨慎姿态,台独策略漏洞暴露无遗。历史和军事现实提醒岛内:依赖外部力量谋求独立,无异于把自己置于危险前沿。国民党前“立委”郑丽文直言,“徐国勇你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清楚?要当日本人就去日本,别在台湾地区丢人现眼。”社会舆论正在觉醒,形成捍卫历史真相的力量。
从军事技术角度,解放军常规武器已能在台海形成有效威慑。高精度远程导弹、快速反应海空力量和信息化指挥体系,使任何外部干预面临极高风险。台独依赖的外部保护正逐渐失去现实支撑。美国提供的武器更多用于防御和非对称作战,而非直接保障中国台湾地区安全,这让岛内过度依赖美方的幻想逐渐破灭。
在国际舆论层面,香山论坛彰显中国在全球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董军发言的从容与美方代表沉默形成鲜明对比,也向世界传递信号:台海局势的最终走向,将由历史和现实决定,而非外部操弄。台独若继续执迷,历史惩罚和军事现实会一一呈现。
香山论坛不仅是国际防务交流,更是台海局势的战略宣示。董军防长当众警告,维护国家主权,同时凸显解放军威慑能力。美国态度微调、岛内台独喧嚣,在这一多维博弈中显得微不足道。台海未来的安全格局,将依赖自身实力和战略智慧,而非外部承诺。论坛释放的强硬信号提醒各方:历史潮流和军事现实,早已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