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为何是真迹?国家文物局发布会详解4大疑问
创始人
2025-09-20 09:33:30
0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代睿

9月15日,随着国家文物局专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场围绕“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真假之争,终于迎来官方回应——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该石刻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疑问1

为何认定为秦代石刻?

9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介绍了青海省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组织情况和现场保护工作进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介绍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介绍秦刻石环境及周边文物遗存,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介绍,6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尕日塘秦刻石。图片来源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石刻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尕日塘秦刻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

发布会表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研究任务后,以科学论证、实事求是为原则,不预设结论,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和科学检测数据,形成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

疑问2

为何排除现代新刻的可能性?

记者注意到,报告分三部分,一是调查总体结论与专家论证意见;二是高清采集、凿刻工艺、赋存环境以及刻石岩体岩性与风化特征;三是刻石田野调查、铭文识读、文献梳理和地望考证、价值分析,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刻石进行论证,近期将在学术刊物发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从刻石文字识别、刻石赋存环境、刻石本体检测分析、相关文献调研和总体调查结论5个方面介绍了报告内容。

调查工作现场。图片来源 国家文物局

据介绍,刻石文字识别中,采用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采集刻石文字信息,获取刻石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数字线图、高清电子拓片和高清渲染图,并逐一对刻石文字进行提取分析。刻石本体检测分析中,通过科技手段获取刻石刻痕特征、刻石岩性基本物理性质、刻石风化程度和刻石保存状况数据,形成对刻石岩性、磨蚀性、风化程度的判断。刻石赋存环境中,调查了刻石所在地的地理地貌、地层岩性、气候环境等,并通过田野调查,对刻石周边的文物遗存进行了调查。

据透露,文献调研中,认为文献虽无直接记载,但此地在清代(甚至更早)有刻石传统,并可能留下相关遗存。通过以上科学调查研究,得出尕日塘秦刻石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刻石保存状况较好,但局部岩体存在局部失稳隐患,刻石文字风格属典型秦篆,凿痕清晰,凿刻工艺系采用平口工具,斜方直接入石刻制而成等5方面结论,排除其为现代新刻的可能性。

疑问3

为何石刻两千多年未被破坏?

此前,争议焦点之一是:石刻在高海拔高寒区域,经两千多年应风化严重,而如今字迹仍较为清晰,不符合自然规律。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回顾了刻石发现过程和“四普”调查、登记情况,介绍了刻石自然环境与周边文物遗存情况,以及调查初步认识。

他表示,刻石所在的扎陵湖区域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处于现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内,目前附近无常住民。刻石岩体与山坡、扎陵湖形成“背山面水”的景观,整体营造出山体挡风、水域调节微气候的效果。经对刻石本体及周边区域自然环境、文化遗存、区域文化背景的调查研究,刻石东北约2千米的湖漫滩与山坡交汇处,调查发现有疑似石棺葬2座,附近发现多涌村古城遗址、江多祭祀遗址和墓葬群,以刻石为中心的150千米(约合秦汉360里)范围内,“四普”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至近现代文物遗存共75处。

他同时透露,据历史文献记载与史地研究成果表明,在隋唐时期,扎陵湖区域应是唐蕃古道入藏之地,说明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尕日塘刻石所处的扎陵湖区域应属古代人类活动区域,并非人迹罕至。

疑问4

石刻内容到底是什么?

发布会表示,尕日塘秦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从右至左、纵行排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分析,铭文虽受限于刻写面,显得不够规范,但带有秦文字典型特征。他系统介绍了对释文、句读与“五大夫”“方技”“采药”“昆仑”等关键字、词的认识,并对文意进行了白话释读。

他还介绍了两次专家会论证情况、专家组成员在刻石现场文字识读情况,并支持调查报告的研究结论。

新闻回放

“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真假之争

这场长达三个月的争议,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6月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

文章显示,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记者注:青海省玛多县)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文章认为,这一位于黄河源地区的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现存于原址的刻石,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仝涛在文中认为,刻石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不仅解决了关于“昆仑”等精确地望问题,也记录了秦始皇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之缺。

昆仑,在我国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都有着重要地位,与其相关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如果昆仑不是现在的“昆仑山脉”,那昆仑究竟位于何处?这至今是学术界的谜题。假如“秦始皇遣使采药石刻”确为遗迹,无疑透露出了昆仑的地理方位。而这,也是该刻石如此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文章发表两天后,有学者发文直言——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这是石刻造假新“高度”。还有观点认为,该石刻在高海拔高寒区域,经两千多年应风化严重,而字迹仍较为清晰,不符合自然规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金枫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黄金枫:镌刻在鎏金脉络中的华夏治世之道 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青铜车马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80余...
原创 被... “活死人,肉白骨,医术可通神”,这句话用来形容扁鹊,简直是再贴切不过了。这位在古代医学界赫赫有名的神...
原创 为... 美国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全球级影响力的超级强国之一,无论是在经济规模、科技创新还是军事力量方面,都...
原创 这...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想家在探索国家复兴的道路时,特别关注了两位西方历史人物:一位是美...
原创 让... 公元960年,后周的诸位将领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推举赵匡胤为皇帝,宣告宋朝的建立。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
原创 春... 在遥远的东周时期,华夏大地被分割成众多诸侯国,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波谲云诡。在这乱世之中,鲁国的第...
马来西亚空姐飞行途中穿紧身衣跳... 9月18日,马来西亚一航空公司的空姐在飞行途中跳舞的视频曝光后引发争议。 视频中这5名空姐身穿紧身上...
一张老照片 牵出95年前的缘分 一张老照片 牵出95年前的缘分 美国友人寻找祖辈在内江的修路足迹 美国友人珍藏的老照片。图据受访...
网购蛋黄酥饼显示10日揽收却标...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胖东来酥饼物流信息显示的揽收时间早于产品生产日期”,消息引发关注。 9月19日...
山西国师纪念馆举办全民族抗战爆... 2025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7月7日上午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与全国多家抗战类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