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座歼-20可以指挥无人机作战,在今年长春航展上被证实了。
18日《环球时报》报道称,长春航空的中国空军展台播放了一段有无人协同作战体系的演示视频,显示一支歼-20与无人机混合编队对抗另一支由战斗机和预警机组成的假想敌编队。
视频中,我方歼-20编队先派出隐形无人机前出侦察,无人机锁定敌方预警机位置后,将情报通过数据链反馈给后方的歼-20,获得情报的双座型歼-20随即指挥另一架歼-20发射空空导弹击中敌方预警机。
歼-20与无人机协同作战
尽管这段视频依然是动画模拟,但却揭示了我国空军在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领域的最新探索和进展。
双座型歼-20就不必再过多介绍了,这是我国第一款、也是全球首款双座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其亮点在于后座飞行员以及战机自身的数据通信与处理能力。
与传统双座型战机的后座主要用于训练或武器操作不同,双座型歼-20的后座飞行员虽然仍需担任“战术指挥官”,但职责却转换为指挥无人机集群、电子战操作和战场信息整合。
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单座飞行员在现代空战中任务承担过重等问题,也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作战,即每一架双座型歼-20都可以成为空中信息枢纽。
双座型歼-20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模式,对我国空军战斗力的提升并不能用简单的“1+1=2”来看待。
制空无人机+歼-20S,应该是我军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体系的完全体
对于无人机如何支持有人战机作战,我国在这方面的思路与美国截然不同——或者可以说,我国对无人机战术应用的探索已经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今年9·3阅兵式上亮相的几款大型无人机,官方新闻稿将其称为“制空无人机”——仅这个名字,就体现出中美对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认知差异。
简而言之,尽管中美都制定了自己的“协同作战飞机”计划,但我国不仅追求实现传统“忠诚僚机”的技术路线,同时正在尝试将大型无人机作为“制空战机”使用,既可以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也可以独立执行空战任务;
美国空军罕见“朴素”了一次
而美国空军目前只想要一款可快速量产、能当成消耗品的“忠诚僚机”,不在乎这款无人机有多能打,只要求它能多挂载几枚导弹或充当战斗机的“诱饵平台”即可。
这种对无人机作战定位的差异,也决定了中美空军的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体系的不同。
与歼-20协同作战的无人机,不仅是简单的有人战机“助手”,更是战斗机的机外武器站或传感器,必要时甚至可以充当另一架“小型战机”夺取制空权。
这套作战体系不仅包含了无人机、双座型歼-20和预警机等空中力量,还包括大型雷达和防空导弹等地面“子系统”,共同构成了一套分布式杀伤链,可实现有人平台作战效能与生存能力的双重提升。
国外分析根据战机编号认为,歼-20数量已超过300架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有国外开源情报账号分析认为,目前歼-20的生产数量可能已经超过300架——这一数字如果属实,那么亚太地区的空中力量平衡将被彻底改变。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歼-20指挥的无人机群也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作战。
因此,现代空战已经不再是战机与战机之间的格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而这次中国将成为空战规则的改变者。
上一篇:曝为了与FIBA赛事接轨 CBA将采用单节10分钟赛制
下一篇:厅长陈军,任上被查